第281集:项目合作洽谈(第3页)

 这个提议显然出乎张磊意料。他和两位股东低声交谈许久,期间有人出去接了电话,回来时神色凝重。

 "我需要和我爸商量。"张磊最终说道,"他虽然中风了,但脑子还清楚。"

 林默看了眼时间:"给你24小时。但有件事必须说清楚——所有亲属必须退出管理层,这是底线。"

 离开会议室时,他注意到墙角的监控摄像头正对着谈判桌。林默突然停下脚步,对着镜头笑了笑——他知道张启明肯定在某个地方看着这场谈判,这个缔造了云栖酒店又亲手将它推入深渊的老人,此刻心里该是何等滋味。

 四、破局的关键

 第二天上午,张磊带着一份授权委托书来了。他的黑眼圈很重,显然一夜没睡:"我爸同意了,但有个条件——酒店的名字必须保留'云栖'二字。"

 "这没问题。"林默爽快答应,"一个好名字值得珍惜。"

 细节谈判持续了整整三天。卡在最大的问题是员工安置——张磊的舅舅是现任总经理,坚持要保留职位,否则就煽动员工闹事。

 "让他来见我。"林默在第四天的会议上说。

 张启明的弟弟张启山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一进门就拍着桌子:"想让我走?除非我死在这里!"

 林默平静地看着他:"张经理,酒店账上有你虚报的三十八万采购款,还有去年把会议室租给传销组织的五万块好处费。这些证据,你想让我交给经侦队吗?"

 张启山的脸瞬间变得惨白。林默将一叠发票复印件推过去:"要么体面地退休,我们按最高标准给补偿;要么等着穿囚服,你选哪个?"

 十分钟后,张启山签了离职协议。这个阻碍谈判的最大障碍,就这样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土崩瓦解。

 接下来是股权交割的具体流程。林默的法务团队发现原股东之间有份隐秘的代持协议,其中20%的股份实际属于一位已经去世的商人。

 "这会很麻烦。"法务总监忧心忡忡,"继承人在国外,联系不上。"

 林默却从中看到了机会:"正好可以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我认识个做文旅基金的朋友,他们一直想在黄山布局。"

 他当即拨通了电话。半小时后,基金负责人就表示愿意溢价10%接手这部分股份,条件是参与酒店的景观改造设计。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陈曦在一旁惊叹,"既解决了股权纠纷,又多了个资源方。"

 林默望着窗外逐渐放晴的天空:"不是馅饼,是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就值这个价。他们看中的不是酒店,是黄山的旅游潜力,是我们能把资产盘活的能力。"

 签约仪式定在一周后。那天阳光明媚,林默特意穿了件深蓝色西装——和三年前签下莫干山老宅院时穿的那件同款。张磊的父亲也来了,坐在轮椅上,虽然说不出话,但握着林默的手时格外用力。

 当记者们围着他们拍照时,林默注意到酒店的员工们都站在远处观望,眼神复杂。他知道,真正的挑战从这一刻才开始——重建信任,重塑体系,让这座濒临枯萎的建筑重新焕发生机,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智慧,更是日复一日的耐心与坚持。

 晚宴时,张磊敬了林默一杯酒:"说实话,我到现在还在怀疑,这地方真的能起死回生吗?"

 林默看着杯中晃动的酒液,映出窗外璀璨的星空:"去年莫干山民宿的年会上,有个客人说过句话——'所有被辜负的时光,都会在恰当的时候,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我想,云栖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深夜离开酒店时,林默独自绕着庭院走了一圈。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想起刚创业时卖第一辆新能源二手车的情景,想起在莫干山为了改造方案和设计师吵到深夜,想起民宿开业那天第一批客人带来的温暖......那些看似孤立的片段,此刻突然串联成线,指向一个更加辽阔的未来。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陈曦发来的消息:"团队已经做好交接计划,下周一正式进场。"

 林默抬头望向黄山主峰,云雾已经散去,黛青色的山体在月色中静静矗立。他知道,从明天起,这里将响起久违的生机——工匠们敲打墙面的声音,吸尘器清扫地毯的声音,客人们在庭院里欢笑的声音,都会像这山间的清泉,一点点渗透进云栖酒店的肌理,让它在时光的打磨中,绽放出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