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集:技术的双刃剑(第2页)
"叮"的一声,系统推送来新的投诉:"导览器说罗汉堂有500尊塑像,可卖香烛的婆婆说有501尊,到底哪个对?"林深猛地想起王伯讲过的秘闻——最后一尊是民国时的香烛师傅偷偷刻的,模样和他早逝的儿子一般无二。那尊罗汉总藏在最暗的角落里,左手比着个"勿"字手势,是师傅怕被住持发现。
他点开后台的游客行为分析,红色热力图显示Ai导览器的高频使用区集中在主殿,而罗汉堂、碑林这些偏僻处的停留时长缩短了40%。有段匿名留言附着定位坐标:"在西跨院看到块断碑,导览器说'年代不详',但碑上刻着'光绪年立',旁边还长着丛特别香的薄荷,该告诉谁呢?"
林深起身走向西跨院,断碑果然斜倚在老槐树下,碑缝里窜出的薄荷草带着清冽香气。他想起王伯曾说这里原是个药圃,抗战时僧人用草药救治过伤员,薄荷是为了驱散蚊虫特意种的。这些事,数据库里没有。
三、子夜的排班表
食堂的师傅来锁门时,林深还在办公室翻王伯的讲解手稿。第三页折角处写着:"观音殿的铜铃是光绪年间从普陀山请的,风从东边来会响'哆来咪',西风来时是'咪来哆'——老香客说这是菩萨在唱经。"旁边画着个简易音符,墨迹已经发灰。
手机在桌面震动,是妻子发来的视频。女儿举着作业本对着镜头:"爸爸,今天去寺庙的同学说,那里的机器知道每棵树的年龄,却不知道那棵歪脖子树是被雷劈过才长歪的。"妻子在旁边补充:"她同学奶奶说,三十年前有个小和尚总在树下念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深望着窗外的藏经阁,飞檐上的风铃在月光里轻轻摇晃。他突然明白,游客要的不是精确到毫秒的信息,而是那些带着体温的细节——就像王伯总在讲解时突然停住,指着某个游客说"您戴的玉坠和三圣殿的观音玉佩很像",或是提醒穿高跟鞋的姑娘"石阶滑,我扶您走"。
子夜的露水打湿了石阶,林深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画下新方案。红笔圈出的"人工讲解"四个字几乎要穿透纸面,他把Ai功能限定在路线规划和文物基础信息查询,像给猛虎套上缰绳。在"讲解员排班表"里,王伯的名字后面标着"全天",备注栏里写着"备桂花糖"——那是老人哄孩子时的法宝,用本地桂花和麦芽糖熬的,甜而不腻。
凌晨两点,他突然想起该给系统工程师发消息,要求在导览器里添加"人工讲解预约"按钮。编辑信息时删了又改,最后写道:"请在首页加一行字:'这里的故事,有人讲才生动'。"
走廊里传来脚步声,王伯提着保温桶站在门口,桶里飘出茶叶蛋的香气。"小张说你没吃晚饭。"老人把搪瓷碗放在桌上,"我知道你难,上面要数据,下面要人情,两头都得顾。"他指着白板上的方案,枯瘦的手指轻轻点着"501尊罗汉"那行字:"民国的香烛师傅姓赵,他儿子是为保护经书被流弹打中的,就埋在东墙外的银杏树下。"
林深的筷子停在半空。这个细节,连手稿里都没有。
四、重启的扩音器
"林主任,您这是......"保洁阿姨凌晨五点来换水桶,撞见趴在桌上的林深。他胳膊下压着改了七遍的排班表,旁边散落着几张便签,其中一张写着:"让李姐负责姻缘树讲解,她知道近十年有多少对情侣在这里成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