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集:掌纹里的博物馆

掌纹里的博物馆

 西南古镇的晨光总带着点草木香,像是被晨露浸过的樟树叶,混着石板缝里苔藓的潮气,轻轻漫进“触摸展厅”的玻璃墙。陈默蹲在展厅中央,看王叔用浸了茶油的细布擦拭那尊青铜鼎复制品。老头的指腹在夔龙纹的凹槽里反复游走,带着陈年老茧的手掌像是有魔力,把特殊材料制成的“包浆”蹭出一层温润的光泽,在晨光里泛着朦胧的古意。

 “这夔龙纹得这么摸才对。”王叔忽然停下手,转头看见蹲在旁边的陈念,小姑娘正踮着脚,好奇地盯着鼎身上盘旋的龙纹。他笑着抓起陈念的小手,掌心的温度裹着茶油的淡香,引着那只嫩红的指尖顺着纹路游走,“你看,龙爪子是三趾的,这是西周的讲究。到了东周,就变成五趾了,就像人长大,脚也会变大似的。”

 陈念的指甲刚被妈妈剪过,圆润的指尖在青铜色的复制品上留下浅浅的印子,像春天落在新叶上的露珠。她仰起脸,睫毛上还沾着晨雾带来的细水珠:“王爷爷,它会疼吗?”

 王叔被逗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碎金似的晨光:“它呀,就盼着被人摸呢。你摸得越勤,它越记得住自己是谁。就像你奶奶总摸你的小辫子,摸得多了,你就知道那是奶奶的手。”

 陈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把手指按在鼎耳的位置。那里的纹路被打磨得格外光滑,是这几天试运营时,被无数只手反复触摸过的痕迹。展厅的玻璃墙像面巨大的镜子,映出此起彼伏的手掌:戴老花镜的老太太闭着眼睛,指尖在陶俑的发髻上轻轻游走,仿佛在梳理自家孙辈的头发;穿背带裤的小男孩把脸颊贴在编钟复制品上,听同伴用手指敲出“咚咚”的闷响,笑得露出两颗刚换的门牙;连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都让宝宝的小脚丫在石雕拓片上踩出个浅印,拓片上的云纹绕着那小小的脚印,像给时光盖了个章。

 陈默的手机在裤袋里震了震,是林晚发来的视频。他点开,镜头里晃过一群穿着蓝布围裙的幼儿园孩子,正围着黏土工作台忙得热火朝天。有人捏出歪歪扭扭的“鼎”,三条腿长短不一;有人给陶俑安上太大的鼻子,塌在脸颊上。林晚举着他们的作品,和墙上投映的真品照片做对比:“看,你们的手印和三千年前的工匠爷爷多像,都是用手一点点捏出来的宝贝。”

 孩子们的欢呼声隔着屏幕传过来,陈默忍不住弯了弯嘴角。这时运营部的实习生小张举着平板跑过来,额头上还带着跑出来的薄汗:“陈总,您看这个。”屏幕上是昨晚的监控回放,黑黢黢的画面里,一个佝偻的背影正翻墙进景区,动作笨拙得像只被惊动的老刺猬。他没去碰展厅的门锁,只是蹲在那尊青铜鼎复制品前,借着月光一下下摸着鼎身,手指在龙纹上慢慢挪动,像在跟老朋友说悄悄话。

 “我们早上巡逻时发现他的,”小张解释道,“问了才知道是附近村子的张大爷,不是为了偷东西。他说白天人太多,想单独跟老物件说说话,他爹以前是村里的老木匠,年轻时修复过不少老家具,总跟他说‘木头有灵性,老物件得摸,越摸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