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集:玉璧上的心跳
玉璧温
陈默第一次注意到那枚玉璧,是在文物修复室的角落。它被一块褪色的红绸裹着,像个被遗忘的秘密。那时他刚接手“文物触摸档案”,老周退休前反复叮嘱:“有些东西,得等对的人来碰。”
玉璧是上周从库房移到互动展厅的。宋代和田白玉,边缘有处细微的绺裂,像是被人常年摩挲留下的痕迹。修复师说这痕迹太自然,不像是后期损伤,倒像是它本身就带着的故事。陈默给它登记时,在备注栏里写了句:“触手温润,似有温度。”
此刻,展厅里的光斜斜地落在玉璧上,把那道绺裂照得像条细缝。老太太的手就在这光里,颤巍巍地伸过来。她的手指关节有些变形,指腹带着老年斑,却透着种让人安心的柔软。当指尖触到玉璧的刹那,陈默看见老太太的肩膀轻轻抖了一下,像是有股电流从玉璧钻进她心里。
“张奶奶,您慢点。”陪同的护工想扶她,被老太太轻轻推开了。
“不碍事。”她的声音有点发颤,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玉璧,“跟我嫁妆里的那块,一模一样。”
陈默在旁边站着,手里攥着那本新的档案册。他本想提醒触摸时别太用力,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老太太的指尖在玉璧上慢慢移动,从边缘的绺裂滑到中央的谷纹,动作熟稔得像是在抚摸老熟人。
“那年我十六,刚过了门。”老太太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叹息,“我娘把它塞进我手里,说‘这玉暖,能护着你’。”她的指尖在绺裂处停住,指腹轻轻摩挲着,“你看这儿,有道印子,我那块也有。我娘说,是她的娘传下来时就带着的。”
陈默凑近看,那道绺裂确实像道旧痕,边缘被磨得圆润。修复师说过,这种自然形成的绺裂极少见,更像是被人常年触摸,让玉的肌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后来呢?”陈默忍不住问。他很少在触摸档案里写太长的故事,但此刻看着老太太眼里的光,忽然想把这故事记下来。
老太太的手从玉璧上挪开,指尖还残留着玉的凉意。她转头看陈默,眼眶已经红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水光:“后来啊,文革的时候,红卫兵抄家,把箱子翻了个底朝天。我抱着这块玉,躲在床底下,浑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