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集:玉璧上的心跳(第2页)
她的手在半空悬着,像是还在模仿当时的姿势:“玉在怀里焐得发烫,我就想,我娘说它能护着我,肯定能。”说到这儿,她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点哽咽,“还真护着了。他们没找到,这块玉就跟着我,从平房到楼房,从黑头发到白头发。”
护工在旁边轻声说:“奶奶去年搬家,整理旧物时把玉弄丢了,哭了好几天。”
老太太的手垂下来,落在衣襟上,像是在摸一块不存在的玉。“那天太阳好,我把它拿出来晒,转身去倒水,回来就没了。”她的声音低下去,“可能是跟了我一辈子,累了,想找个地方歇着了。”
陈默看着玉璧在灯光下泛着的光,忽然明白老周说的“被触摸才是最好的保护”是什么意思。玉不是石头,它是会记事儿的。那些触摸过它的手,带着体温的摩挲,藏在指腹里的心事,都会被它悄悄记下,变成肌理里的温度。
“您看这玉的颜色。”陈默指着玉璧中央,“是不是跟您那块一样,偏黄?”
老太太凑近了,眯着眼睛看:“是呢,暖黄暖黄的,像秋天的太阳。我娘说,这是‘人养玉’养出来的,玉沾了人气,才会这么润。”她忽然抓住陈默的手,把他的指尖按在玉璧上,“你摸摸,是不是有股热乎气?”
陈默的指尖压在玉璧上,冰凉的触感里,真的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像是有无数双曾经触摸过它的手,把温度留在了这方玉里。他忽然想起老周笔记里写的,有个孩子摸到青铜鼎时说“它在喘气”。原来文物真的是活的,它们的呼吸里,藏着所有触摸过它们的人的故事。
“张奶奶,您愿意把这故事写在档案里吗?”陈默把档案册递过去,“就写在玉璧这一页。”
老太太接过笔,手抖得厉害,护工想帮她,她摆摆手:“我自己来。”她在空白处慢慢写,字歪歪扭扭的,像刚学写字的孩子:“我娘的娘传下来的玉,和这一块一样暖。它没丢,是换了个地方等着我呢。”
写完,她把笔还给陈默,又看了玉璧一眼,像是在跟老朋友告别。“谢谢你啊,小伙子。”她的声音轻快了些,“我这下踏实了,知道它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