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集:铜镜里的笑影(第2页)
傍晚时,修复室的同事都走了。窗外的天色浸成了淡紫色,小孟打开台灯,换了软毛刷子细细清理镜面。铜绿像融化的雪,一点点褪去,露出底下平整的铜胎。当最后一片锈迹被刷掉时,台灯的光落在镜面上,竟映出了清晰的光影——她的发梢垂在肩上,鼻尖沾了点没擦干净的铜粉,眼睛亮得像盛了星子。
“这镜子当年照过谁呢?”她对着镜中的自己轻声问。镜面不算太亮,像蒙着层薄纱,却足够看清轮廓。她忽然想起博物馆里那尊唐代彩绘仕女俑,高髻上插着金步摇,裙摆垂着流苏,若是对着这面镜子梳妆,鬓边的珠花该会在镜里投下细碎的光吧?
“会不会是位姑娘,对着它梳了一辈子的头?”她指尖在镜沿敲了敲,镜面微微震颤,映出的影子也跟着晃了晃,像有人在镜里轻轻点头。
这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藤蔓似的缠上了心。小孟找出这面铜镜的出土报告,墓葬规模不大,陪葬品除了这面镜子,还有只青瓷碗,一把银钗,几件陶俑。考古队推测墓主人是位平民女子,生活在盛唐年间。
“平民女子啊。”小孟把报告摊在桌上,对着铜镜出神。或许她就住在长安西市附近的坊里,推开窗能听见酒肆的吆喝,看见骆驼队踏着夕阳走过石板路。清晨起来,她会坐在梳妆台前,先把这面镜子擦得锃亮,再用银钗把长发绾成髻。镜背的瑞兽纹映在墙上,像一群跳跃的影子。
她会对着镜子笑吗?或许是出嫁那天,母亲为她插上钗子,镜子里映着两个交叠的影子,母亲的白发和她的红妆;或许是生了孩子后,抱着襁褓里的婴孩照镜子,镜里的人眼角有了细纹,却笑得比谁都软;或许是老了以后,孙女凑过来抢镜子,两人的影子挤在一块儿,像两朵挨得很近的花。
小孟忽然想知道,这位唐代女子的手,是不是也像她这样,指尖沾着洗不掉的铜锈?她拿起桌上的氧化银溶液,用棉签蘸着往镜面的补痕处涂。溶液在铜面上晕开淡淡的灰,像给镜子蒙上了层岁月的纱——这是仿古做旧的最后一步,得让修复后的镜面看起来和一千三百年前一样,带着时光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