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集:铜锁的钥匙

《锁孔里的灰》


 老李的修锁铺开在巷子深处,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铺子门口挂着块褪了色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李记锁行”,笔画边缘已经起了毛边。这天下午,阳光斜斜地穿过梧桐叶,在柜台前投下斑驳的光影,老李正眯着眼擦一把黄铜挂锁,门帘“哗啦”一声被掀开,带进股巷口的风。


 “李师傅,帮个忙。”进来的是住在巷尾的张老太,手里捧着个红木匣子,边角处的漆掉了大半,露出底下的木头纹路。老李放下手里的活计,接过匣子看了看,合页处锈得厉害,锁扣上挂着把小巧的铜锁,样式古旧,锁孔里积着层薄薄的灰,像蒙着层岁月的纱。


 “这是……”老李用指尖碰了碰锁身,冰凉的触感里带着点温润,那是老铜器特有的包浆。


 “老头子留下的,”张老太叹了口气,“前阵子收拾阁楼翻出来的,想看看里面是啥,钥匙早没影了。”


 老李把匣子放在灯下,铜锁的样式他认得,是清代中期的“三开簧”,锁身刻着缠枝莲纹,虽然有些地方被氧化得发黑,但能看出当年的工艺有多精细。他用镊子夹了点酒精棉,小心翼翼地擦着锁孔里的灰,动作轻得像在给婴儿擦脸。


 “这锁有年头了,”老李说,“当年能用上这种锁的,家里条件差不了。”


 张老太坐在旁边的竹椅上,看着老李的动作,忽然笑了:“可不是嘛,我嫁过来的时候,这匣子就摆在堂屋的八仙柜上,老头子说这是他太爷爷传下来的。那时候我刚过门,好奇得不行,总想问里面装着啥,他就笑,说等我成了家主母再告诉我。”


 “结果呢?”老李手里的活儿没停,眼里却带上了点笑意。


 “结果他走得早,”张老太的声音低了些,“前年冬天,心梗,没等到开春。”


 铺子忽然静了下来,只有窗外的蝉鸣断断续续地飘进来。老李停了手里的动作,从工具箱里翻出一把细铜丝,弯成个小钩子,轻轻探进锁孔。他修锁修了四十多年,什么样的锁没见过?但今天碰着这把,心里头却有点不一样的感觉,好像这锁孔里藏着的不只是铁锈和灰尘,还有些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