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集:陶井的水声(第2页)
孩子们顿时炸开了锅,像被风吹动的蒲公英,纷纷涌到展柜边,争先恐后地把耳朵贴上去。
“我听听!我听听!”梳着丸子头的女孩挤开亮亮,辫子上的珍珠发卡蹭到玻璃,发出细碎的“叮叮”声。
“哪里有声音啊?”亮亮不甘心地把耳朵贴得更紧,鼻尖都快碰到玻璃了,“我只听见你喘气的声音!”
“好像真的有……嗡嗡的?”戴眼镜的男孩推了推滑落的镜框,他的镜片反射着陶井的影子,“像我奶奶家的老冰箱在响。”
李老师站起身,目光掠过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小脑袋,像掠过一片摇晃的麦穗。她的视线最后落在展厅角落的饮水机上,那是台银色的立式饮水机,出水口的红灯亮着,像只醒着的眼睛,显示里面储满了水。旁边的纸杯架上,摞着一叠印着博物馆logo的纸杯,杯口的褶皱里还沾着点昨天的水渍。
她走过去,轻轻按下了出水键。
“咕噜——哗啦——”
清澈的水流奔涌而出,撞在空纸杯里,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不大,却像颗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漾开了一圈涟漪。孩子们的注意力像被磁石吸住似的,纷纷转过头,有人已经跑过去等着接水,小小的手掌在纸杯下方虚虚地护着,像在接住坠落的星光。
就在这时,站在陶井边的小满忽然“呀”了一声。
“怎么了?”李老师走过去,手里还捏着那只接了半杯水的纸杯,水珠顺着杯壁滑下来,滴在她的鞋面上,洇出个小小的深色圆点。
“凉凉的,”小满的指尖隔着玻璃,轻轻碰了碰陶井的绳纹,像在抚摸一只熟睡的小猫,“这里好像出汗了。”
陈默的笔尖顿了顿,墨滴在纸上晕开个小小的黑点,像粒落在宣纸上的星子。他顺着小满的指尖看去,晨光恰好斜斜地照在陶井壁上,玻璃表面确实凝结了一层极薄的水汽,像陶井自己渗出的凉意。那凉意顺着光线漫开,在陶纹的凹陷处聚成细小的水珠,仿佛能看到两千年前的井水正从陶纹深处慢慢涌上来,带着地底的湿润和青苔的气息,甚至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土腥味。
他低下头,在本子上画了个小小的波浪线,弧线温柔得像井里的水纹。然后在旁边写下:“井里的水,总在等弯腰打水的人。”字迹是用钢笔写的,墨色蓝黑,和陶井的青灰色意外地和谐。写完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在句尾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嘴角的弧度刚好和陶井的弧线重合。
字迹刚落,展厅的广播忽然响了,是闭馆前的清场提示。柔和的女声念着参观须知,最后说:“感谢您与历史对话,我们明日再见。”孩子们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依依不舍地排好队,有人还在回头看陶井,有人举着接满水的纸杯小口喝着,水顺着嘴角流到下巴,像挂着颗透明的珍珠。
小满经过陶井时,又回头看了一眼。她好像看见陶井的绳纹里,真的有什么东西在轻轻晃动,像谁的倒影。那倒影梳着和她一样的高马尾,正弯腰往井里看,井水清得能照见发梢的碎光。
陈默合上本子时,夕阳正从西边的窗棂照进来,给陶井镀上了一层金边。陶壁的绳纹在暮色里变得柔和,那些凸起的纹路像起伏的沙丘,凹陷处则藏着更深的阴影。他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爷爷家,那口老井就在院子中央,井绳磨得光滑发亮,像条沉默的蛇。井台是用青石板铺的,被几代人的脚印磨得凹陷下去,雨天时会积起浅浅的水洼,映着天上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