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集:陶仓的谷声(第2页)

 正看着,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陈望秋回头,看见李婶提着一个布包走过来。“望秋,昨儿谢谢你帮我修屋顶,我给你缝了双布鞋,你试试合不合脚。”李婶把布包递过来,脸上带着笑,“今年我家收了两石谷子,全存进陶仓了,比藏在自家地窖里放心多了,再也不用怕潮气把谷子沤坏了。”

 陈望秋接过布包,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去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李婶家的地窖漏了水,半袋谷子都潮了,李婶坐在门槛上哭,说开春怕是没粮吃了。后来还是他从陶仓里调出一部分谷子,先给李婶家救了急。从那以后,李婶总说:“这陶仓就是咱们的救命仓。”

 “李婶,您太客气了。”陈望秋把布包揣进怀里,“修屋顶是应该的,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李婶笑着摆了摆手:“你要是不收,我下次就不跟你说话了。”陈望秋只好应下,又跟李婶聊了会儿今年的收成,看着李婶满脸笑意地走了。

 天快黑的时候,陈望秋锁上陶仓的门,把钥匙小心地放进贴身的布兜里。钥匙是铜做的,磨得发亮,上面还刻着一个“仓”字,是王师傅当年亲手给他的。他沿着晒谷场往家走,风里带着谷子的清香,远处传来谁家孩子的嬉闹声,还有村西头老槐树的叶子“哗哗”响。

 走到自家门口,陈望秋看见媳妇正站在灶台边做饭,烟囱里冒出的烟在暮色里慢慢散开。“回来了?”媳妇看见他,笑着说,“我炖了土豆,还蒸了白面馒头,你饿了吧?”陈望秋点点头,走进屋,把布兜里的钥匙掏出来,放在桌子上。

 “今天把最后一批谷子存进陶仓了?”媳妇一边往锅里添水,一边问。“嗯,都存进去了,今年收成好,仓里的谷子比去年多了不少。”陈望秋坐在炕沿上,拿起桌上的布鞋,试了试,刚好合脚。“李婶给你做的?”媳妇问,陈望秋“嗯”了一声,心里想起王师傅说的话——陶仓装的是谷子,更是人心。

 晚饭的时候,儿子小远坐在桌边,捧着馒头问:“爹,陶仓里的谷子是不是很多呀?冬天我们是不是能天天吃白面馒头?”陈望秋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是呀,陶仓里的谷子够咱们镇上所有人吃一冬天,不仅能吃白面馒头,还能喝小米粥。”小远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我最喜欢喝小米粥了!”

 吃完饭,陈望秋坐在院子里抽烟,月光洒在院子里,照得地上一片银白。他想起白天在陶仓根下,听见谷粒在仓里轻轻“沙沙”响,那声音像极了当年修仓时,乡亲们一起垒砖的“砰砰”声,又像风吹过晒谷场的“哗哗”声。他知道,那是谷子的声音,也是乡亲们心里踏实的声音。

 夜里,陈望秋睡得很沉,梦里他又回到了修陶仓的那天,王师傅领着后生们垒砖,张大爷和李婶帮着递东西,晒谷场上满是欢声笑语,陶仓里的谷子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谷粒碰撞的“沙沙”声,在梦里格外清晰。

 第二天一早,陈望秋起得很早,他洗漱完,拿起桌上的钥匙,又要去陶仓看看。媳妇问:“不多睡会儿?”陈望秋笑着说:“去仓里看看,心里踏实。”他走出家门,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