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集:陶猪的鼾声(第3页)

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第一只陶猪捏好了。她把陶猪放在窗台上,阳光照在上面,暖烘烘的。她敲了敲陶猪的肚子,清脆的响声里,仿佛又听见了那熟悉的“呼呼”声。

“望归,你阿爷怎么样了?”李叔走过来,看着窗台上的陶猪。

“好多了,吴郎中说再喝几天药就没事了。”她笑着说,眼睛里有光,“昨晚我阿爷抱着陶猪睡觉,说像听见我爹的声音了。”

李叔叹了口气,眼神有些复杂:“你爹当年,就是太实诚了。不过他要是知道你现在这么能干,肯定放心了。”

她没说话,只是继续揉泥。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都在窑厂捏陶猪,白天捏,晚上回去陪阿爷。阿爷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有时候还会拄着拐杖,到窑厂来看她捏陶。

“你这陶猪,比你爹捏的还好看。”阿爷每次来,都会站在旁边看半天,嘴角带着笑。

“是阿爷教得好。”她总是这样说。

半个月后,第一批陶猪烧好了。出窑那天,陈望归特意把阿爷接了过来。当窑门打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几十只圆滚滚的陶猪摆在里面,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温润的光。

“好!好!”阿爷激动得手都在抖,“跟你爹当年烧出来的一样,都是好东西!”

李叔也凑过来看,拿起一只陶猪敲了敲:“这声儿,脆得很,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可陈望归却摇了摇头:“李叔,这些陶猪,我不想卖。”

“不卖?”李叔愣了,“那你捏这么多干啥?”

“我想送给镇上的人。”她笑着说,“送给那些家里有老人的,有孩子的,让他们也能有个念想。”

李叔和阿爷都愣住了,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阿爷摸了摸她的头,眼眶又红了:“好孩子,你爹没白疼你。”

接下来的日子,陈望归开始挨家挨户送陶猪。送给药铺的掌柜,感谢他那天晚关门;送给二婶子,谢谢她及时发现阿爷晕倒;送给摆渡人老周,谢谢他平时帮着照看阿爷;送给镇上的学堂,送给邻居家的孩子……

每送一只陶猪,她都会跟人家说这只陶猪的故事,说她爹,说她阿爷,说窑厂的红泥。听的人都很感动,有的还会给她送些自家种的菜,自家做的点心。

镇上的人都说,陈望归捏的陶猪是有灵性的,放在家里,夜里能听见轻轻的鼾声,像有人在守护着一样。

有一天晚上,陈望归陪阿爷坐在院子里乘凉。阿爷怀里抱着一只陶猪,她手里也拿着一只。月光洒在院子里,安静又祥和。

“望归,”阿爷突然说,“你爹当年说,要捏一对陶猪,给你当嫁妆。现在你捏了这么多,以后要是遇到喜欢的人,就挑两只最好的,好不好?”

她脸一红,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风从巷口吹过来,带着青弋江的水汽,还有陶猪身上淡淡的泥土香。她听见阿爷的呼吸声,听见陶猪的鼾声,还仿佛听见了爹的声音,在耳边轻轻说:“我的女儿,长大了。”

那天夜里,陈望归做了个梦。梦里,她回到了小时候,爹抱着她,手里拿着一只陶猪,阿爷站在旁边,笑着看他们。阳光很好,窑厂的红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空气中满是温暖的味道。

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摸了摸身边的陶猪,还是暖烘烘的。阿爷的房间里,传来了轻轻的咳嗽声,她赶紧起床,准备去给阿爷煎药。

走到堂屋的时候,她看见阿爷正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只陶猪,对着阳光看。看见她进来,阿爷笑着说:“望归,你看这陶猪,多像你爹当年捏的。”

她走过去,坐在阿爷身边,也拿起一只陶猪。阳光照在两只陶猪身上,暖得人心都化了。

“阿爷,今天我还去窑厂捏陶猪。”她说。

“好啊,”阿爷点点头,“多捏些,让镇上的人都能有个念想。”

她笑着答应,心里却想着,以后还要捏更多的陶猪,不仅要送给镇上的人,还要送给邻县的人,送给更远的人。她要让更多的人知道,青弋江边有个窑厂,有个叫陈望归的姑娘,会捏会打鼾的陶猪,会把温暖和念想,藏在每一只陶猪里。

那天上午,窑厂的烟囱又升起了烟。陈望归站在工作台前,手里揉着红泥,阳光照在她身上,也照在窗台上的陶猪身上。远处,青弋江的水静静流淌,摆渡人的橹声依旧,而窑厂里,陶猪的“鼾声”,正随着风,飘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