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集:竹筐的菜叶(第3页)

 

三人坐在老槐树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竹筐上,筐里的菜叶泛着微光。小秀一边吃馒头,一边用手指拨弄着筐里的菜叶,突然说:“爹,等天晴了,我们去菜地里再种些菜吧,下次交好多好多菜,换好多好多馒头。”

 

陈春生看着女儿的笑脸,又看了看身边的媳妇,心里突然踏实起来。他伸手摸了摸竹筐,竹篾的纹路硌着手心,却让他觉得格外安稳。

 

“好,”他点点头,望着远处的菜地,“等天晴了,咱们就去种,种满一菜地的青菜,让筐子装得满满的。”

 

风从河坡上吹过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竹筐里的菜叶轻轻晃着,像是在应和他的话。陈春生知道,日子就像这竹筐,虽然现在装的东西少,但只要好好打理,总会装满希望的。

 

那天下午,陈春生和秀兰带着小秀,把菜地里的积水排干,又从家里翻出去年剩下的菜籽,撒在翻好的土里。小秀蹲在旁边,用小手把土扒平,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竹筐放在菜地边,阳光照在上面,像是给它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傍晚的时候,李书记突然来村里了,还带着公社食堂的大师傅,手里拎着两个空筐。

 

“春生,”李书记走进菜地,看见他们一家三口在种菜,笑着说,“下午我跟大师傅说了你家的情况,大师傅说,你家的菜虽然少,但新鲜,想跟你定个事,以后你家菜地里种出的菜,优先卖给公社食堂,价格按市价,还多给你算半个工分。”

 

陈春生手里的锄头一下子掉在地上,他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李书记,这……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大师傅接过话,指着菜地,“现在公社食堂缺新鲜蔬菜,你家的菜地虽然小,但只要好好种,肯定能有收成。我们食堂每天都需要菜,你要是愿意,咱们就定下来。”

 

秀兰手里的菜籽袋掉在地上,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小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爹和娘都在笑,也跟着拍手:“太好了,有好多菜,换好多馒头!”

 

李书记看着他们,也笑了:“以后好好干,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我刚才跟大队部说了,给你家补了两个工分,这个月的分粮不用愁了。”

 

陈春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鞠躬,嘴里重复着“谢谢”。夕阳西下,晚霞把天空染成了红色,菜地边的竹筐被晚霞照得通红,像是装满了光。

 

那天晚上,家里的小油灯亮到很晚。陈春生把竹筐仔细擦干净,放在灶台上,秀兰在灯下缝补衣服,小秀趴在炕上,手里拿着个红薯,一边吃一边说:“娘,等菜长出来,我要帮爹摘菜,装满满一筐。”

 

秀兰笑着点点头,给陈春生递了杯热水:“以后咱们的日子,就像这竹筐,会越来越满的。”

 

陈春生接过水杯,看着灶台上的竹筐,竹筐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他知道,从今天起,这个竹筐不再只是装菜的工具,它装着的,是一家人的希望,是日子里的暖,是往后岁月里,那些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好日子。

 

后来,陈春生家的菜地真的种满了青菜,每次去公社交菜,竹筐都装得满满的,沉甸甸的。小秀也有了新的竹筐,是陈春生用新砍的楠竹编的,比原来的那个大些,能装下她采的满满一筐野草莓。每次小秀提着新筐子去采草莓,都会路过老槐树下,看着原来的那个竹筐,放在自家院角,里面偶尔会装些晒干的青菜,或是刚摘的豆角,在阳光下,总是泛着淡淡的光。

 

日子一天天过去,公社的食堂换了大师傅,李书记也调去了县里,但陈春生家的菜,还是会定期送到公社。每次拎着竹筐走在田埂上,他都会想起第一次交菜的那天,筐里的几片菜叶,李书记给的两个馒头,还有女儿期待的眼神。那些细碎的、温暖的瞬间,像竹筐上的竹篾,一根一根,编织成了他往后的日子,结实,安稳,还带着股淡淡的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