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集:竹席的凉意(第2页)

陈望书笑了笑,手里的篾刀继续游走:“以前也开过店,在街口,后来租金涨得太快,我这修竹席的生意又赚不了几个钱,就关了。再说,巷口挺好的,通风,来往的都是老熟人,谁家有要修的席子、篮子,直接送过来就行,省得他们跑路。”

拆完旧篾,该编新篾了。陈望书把新的楠竹篾截成和旧篾一样的长度,先用砂纸把篾片的边缘磨光滑,再按照老席子的纹路,一根一根往里面编。编竹席讲究“密而不挤,松而不疏”,每一根篾丝的力道都要一样,不然编出来的席子会歪歪扭扭,躺上去也不舒服。他的手指粗糙,指关节上有不少细小的伤口,都是常年和篾刀、竹篾打交道留下的,但动作却格外灵活,竹篾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一上一下,很快就把破洞的地方补好了大半。

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巷子里的阴影长了不少,风也带了点凉意。陈望书把最后一根竹篾编好,又用篾刀把边缘修整齐,然后把竹席卷起来,轻轻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好了,你拿回去晾晾,明天就能用了。”

张婶正好过来,接过竹席展开看了看,补上去的新篾和旧篾颜色差不太多,纹路也能接上,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哪里破过。她高兴得眼角都笑出了皱纹:“望书师傅,你这手艺真是没说的!多少钱?”

陈望书摆摆手:“不用了,张婶,就补这么点,不值钱。”

“那怎么行!”张婶从兜里掏出十块钱,硬塞到他手里,“你忙活了一下午,喝点水也是好的。再说,往后我家还有要修的东西,还得麻烦你呢。”

陈望书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钱。张婶抱着竹席走了,嘴里还念叨着:“今晚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林晓还蹲在旁边,看着陈望书收拾工具:“师傅,你修了一下午,才赚十块钱啊?”

陈望书把篾刀、锯子放进帆布包,拉上拉链:“够了,我一个人过日子,花不了多少钱。再说,修这些老物件,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它们能接着用,让用的人心里舒服。”他顿了顿,又说,“就像这竹席,夏天躺在上面,能感觉到竹篾里透出来的凉意,那是老物件独有的温度,不是钱能买到的。”

林晓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跟着陈望书往巷子里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像一幅慢慢展开的画。

回到家,陈望书把帆布包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院子里种着几棵竹子,长得郁郁葱葱的,风一吹,竹叶沙沙响。他从井里打了桶水,洗了把脸,顿时觉得凉快了不少。然后他搬了把竹椅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把竹扇,慢慢摇着。

院子的角落里,堆着不少待修的竹制品,有竹篮、竹筐,还有几张竹席,都是附近居民送过来的。陈望书看着这些老物件,心里觉得踏实。他年轻时跟着父亲学修竹器,父亲告诉他,竹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编出来的东西也能长久。那时候他还不太懂,直到父亲走了,他接手了这门手艺,才慢慢明白,父亲说的“灵性”,其实是人和物件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