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集:竹席的凉意(第3页)
天黑下来的时候,巷子里传来张婶的声音:“望书师傅,快来尝尝我煮的绿豆汤!”陈望书应了一声,起身往巷口走。张婶端着一碗绿豆汤,热气腾腾的,绿豆煮得软烂,汤里还放了点冰糖,喝一口,甜丝丝的,从喉咙一直凉到心里。
“我家老头子以前夏天最爱喝我煮的绿豆汤,就着这竹席,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能睡一下午。”张婶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摇着蒲扇,眼神里带着点怀念。
陈望书喝着绿豆汤,没说话,只是看着巷口的路灯,灯光昏黄,把路边的梧桐树影拉得长长的。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坐在院子里编竹席,他趴在旁边看,父亲会把编坏的小竹篾给他,让他编小篮子。那时候的夏天好像比现在凉快,躺在父亲编的竹席上,听着蝉鸣,闻着竹篾的清香,很快就能睡着。
后来他长大了,父亲老了,编不动竹席了,就把手艺传给了他。再后来,父亲走了,只留下一屋子的竹器和那把用了几十年的篾刀。他守着这门手艺,守着父亲留下的念想,一守就是三十年。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爱用这些老竹器了,觉得又老又笨,不如塑料、金属的方便。但陈望书不这么想,他觉得竹器有竹器的好,竹篮透气,装水果不容易坏;竹席凉快,夏天睡在上面不容易中暑;就连最简单的竹筷子,用着也比塑料筷子舒服。
“望书师傅,你说往后还有人学你这手艺不?”张婶忽然问。
陈望书愣了一下,想了想:“不知道。但只要还有人需要修竹器,我就接着干。”
喝完绿豆汤,陈望书回到家,洗漱完后,躺在自己编的竹席上。竹席贴着皮肤,带着点淡淡的竹香,还有一丝恰到好处的凉意,不冰不燥,让人觉得格外舒服。窗外的蝉鸣还在继续,但听着却不觉得烦了,反而像一首轻柔的催眠曲。
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编竹席的样子,浮现出张婶抱着修好的竹席时的笑容,还有林晓蹲在旁边好奇的眼神。他忽然觉得,自己守着这门手艺,不仅仅是为了怀念父亲,更是为了给那些需要的人一份温暖,一份念想,就像这竹席的凉意,在炎热的夏天里,给人带来一丝慰藉。
夜渐渐深了,巷子里的声音慢慢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陈望书躺在竹席上,呼吸渐渐平稳,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他知道,明天一早,巷口又会有等着修竹器的人,而他,还会像往常一样,蹲在巷口的石板上,拿起篾刀,一针一线地修补那些带着故事的老物件,也修补那些人心底的牵挂。
而那竹席的凉意,会像岁月一样,慢慢流淌,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