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集:玉印的印记(第2页)

 “老物件都有来历,”林舟喝了口茶,目光又回到樟木箱上,“周老先生,咱们现在取玉印拍照片吧?光线正好,祠堂里的自然光拍出来效果好。”

 老周没法再推,只好慢吞吞地打开樟木箱,小心翼翼地把玉印捧出来。林舟立刻拿出相机,镜头对准玉印时,老周的心跳得飞快,眼睛死死盯着林舟的脸,就怕他看出什么。

 “这玉质真好,”林舟一边调焦距一边说,“汉白玉里的‘荔枝冻’,你看这通透度,现在很少见了。”相机快门“咔嚓”响着,他突然停了下来,眉头皱了皱,“周老先生,您把玉印翻过来我看看印底。”

 老周的手一抖,玉印差点从手里滑下去。周小兵赶紧上前扶了一把,声音都变了:“小林同志,印底有啥好看的,不就是几个字嘛。”

 “要看一下字号的细节,”林舟的语气很平和,可眼神里带着股认真劲儿,“数据库要记录每个字的笔画走势,上次没拍清楚。”

 老周没办法,只好把玉印翻过来。印底朝上的那一刻,他清楚地看到林舟的目光落在了那道裂痕上,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道裂……”林舟伸出手指,却没碰到印底,只是在半空中比了比,“上次普查的时候没有啊。”

 老周的脸一下子红了,从脖子根红到耳朵尖。他张了张嘴,想说“一直都有”,可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林舟上次来的时候,特意让他把印底擦干净,还拿放大镜看了半天,要是当时有裂,不可能没发现。

 “是……是昨天裂的。”老周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叫,“昨天修族谱,拿出来看了看,收回去的时候还好好的,今早一开箱就裂了。”

 林舟没说话,从背包里拿出个放大镜,仔细看着印底的裂痕。老周站在旁边,手心全是汗,心里把最坏的结果都想遍了——博物馆会不会说他们破坏文物?会不会不让这玉印留在祠堂了?

 “叔,会不会是昨天的雨太冷,冻裂的?”周小兵在旁边小声说,“昨天晚上下了那么大的雨,祠堂里又没暖气。”

 林舟放下放大镜,摇了摇头:“汉白玉的硬度高,常温下不会冻裂。而且这道裂的走向很直,像是受到了外力撞击,可印身上又没有碰撞的痕迹……”他顿了顿,突然看向供桌,“昨天玉印放在哪里?”

 “就放供桌上,”老周指了指香案中间的位置,“铺了红绸,周围也没人碰。”

 林舟走过去,蹲在供桌前看了看,又摸了摸桌面。供桌是老松木做的,桌面有些变形,中间微微向下凹。他突然眼睛一亮,从背包里拿出个卷尺,量了量供桌的长度和宽度,又看了看樟木箱的尺寸。

 “周老先生,您昨天收玉印的时候,是不是直接把裹着红绸的玉印放在箱子里,没垫东西?”林舟问。

 老周愣了愣:“是啊,一直都是这么放的。红绸裹得厚,不怕碰。”

 “问题就出在这儿,”林舟指着樟木箱,“这箱子是老箱子,底板有点变形,中间是空的。昨天您把玉印放进去,红绸裹得厚,玉印重心沉,正好压在底板中间的空隙上。加上昨晚下雨,空气湿度大,木材吸水膨胀,底板的变形更明显,玉印受到的压力集中在印底,就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