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集:学生作品展

糖丝绕云端

六月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巷口时,李守业正用铜勺在青石板上勾出最后一片龙鳞。琥珀色的糖丝刚落地就凝住,在阳光下泛着暖融融的光,像把整个春天都封进了这方寸之间。巷口突然传来一阵喧闹,七八个背着帆布包的孩子涌了进来,为首的小姑娘扎着羊角辫,举着张皱巴巴的宣传单:“李爷爷,我们是来学糖龙的!”

李守业手里的铜勺顿了顿。糖龙技艺传到他这代,已经快断了根。年轻时走街串巷,铜勺敲铁板的“叮当”声能引来半条街的孩子,可如今愿意沉下心学这手艺的人,连巴掌数都凑不齐。他看着孩子们眼里亮晶晶的光,把铜勺往糖锅里一放,糖液“滋啦”一声泛起细泡:“想学可以,先得熬得住性子——熬糖要守着火候,画龙要稳着手腕,半点急不得。”

孩子们的学习从熬糖开始。最初的日子里,巷口的老作坊总飘着焦糊味。十岁的林小满把糖熬成炭块时,眼圈红得像熟透的樱桃;十二岁的赵小宇手抖得厉害,画的龙尾巴歪歪扭扭,活像条泥鳅。李守业不恼,只把自己珍藏的旧画册摊开,里面是他父亲画的糖龙,龙角直刺云霄,龙爪紧扣祥云,糖丝细得能透光,却连龙鳞的纹路都清晰可见。“糖龙不是死的,”他用粗糙的手指拂过画册,“得让它有气儿,有魂儿,像是下一秒就要从糖纸上飞起来。”

日子在糖香里一天天过。孩子们的手上渐渐有了薄茧,熬糖时能精准地把握火候,画龙时手腕也稳了许多。林小满开始在龙身边加些小花,粉的、黄的,衬得龙多了几分温柔;赵小宇迷上了机械,总在龙爪下画些齿轮,说要让糖龙有“现代的劲儿”。李守业看着这些新奇的想法,嘴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他从未想过,老祖宗传下的手艺,还能长出这样新鲜的枝芽。

作品展定在社区的活动室。开展前一天,孩子们忙到深夜。林小满把自己画的“百花糖龙”摆在最显眼的位置,龙身绕着各色花朵,糖丝细得像发丝;赵小宇捧着“机械糖龙”,龙鳞是用方形糖块拼的,龙背上还安了个小小的螺旋桨,是他用硬糖雕的;还有个叫苏晓的小姑娘,画了条“星空糖龙”,用蓝紫色的糖丝勾勒龙身,缀上亮晶晶的糖珠,像把整个夜空都披在了龙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