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集:玉簪的心事(第3页)

七天后,陈建军终于回来了。他一进供销社,就兴奋地对林晚秋说:“晚秋,找到了!我找到李建国战士的儿子了!”

 

林晚秋一下子站起来,手里的算盘都掉在了地上:“真的?太好了!他现在怎么样?”

 

“他叫李卫国,现在是村里的支书,人特别热情。我跟他说了太外婆的事,他还拿出了当年太外婆救他父亲时留下的红布,跟你说的一模一样。”陈建军笑着说,“他还说,等开春了,要带着家人来咱们这儿看看,感谢咱们家对他父亲的救命之恩。”

 

林晚秋听着,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拿出木盒里的玉簪,轻轻抚摸着:“外婆,太外婆,你们的心愿终于了了。”

 

招娣跑过来,拉着陈建军的手:“爹,那红军爷爷的后人真的会来吗?我能跟他们一起看玉簪吗?”

 

“当然能了。”陈建军笑着说,“到时候咱们一起给他们讲玉簪的故事。”

 

开春后,李卫国果然带着家人来了。林晚秋把玉簪拿出来,递给李卫国:“这是我太外婆传下来的簪子,当年她就是用这支簪子救了你父亲。”

 

李卫国接过玉簪,激动得手都在抖:“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还记着我父亲的事。这支簪子,是我们两家的情谊啊。”

 

那天,两家人坐在一起,听林晚秋讲玉簪的故事,讲太外婆的勇敢,讲红军战士的坚强。玉簪在阳光下泛着光,仿佛也在为这跨越了几十年的情谊而高兴。

 

晚上,李卫国要走了,林晚秋把玉簪递给他:“这支簪子,还是交给你吧。它见证了你们家与我们家的情谊,应该跟着你们走。”

 

李卫国连忙推辞:“不行,这是你们家的传家宝,我不能要。”

 

“你就拿着吧。”林晚秋笑着说,“外婆说过,玉簪是死的,但人心是活的。只要咱们两家的情谊还在,玉簪在哪里都一样。”

 

李卫国拗不过她,只好收下了玉簪。临走前,他对林晚秋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常联系。”

 

看着李卫国一家远去的背影,林晚秋心里充满了温暖。她知道,玉簪的心事终于解开了,而它的故事,还会继续流传下去,见证更多的温暖与情谊。

 

陈建军从背后抱住她:“别站这儿了,风大。”

 

林晚秋转过身,靠在他的怀里:“建军,谢谢你。”

 

“跟我还客气啥。”陈建军笑着说,“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招娣拉着他们的手,蹦蹦跳跳地说:“娘,爹,以后咱们还能见到李叔叔他们吗?”

 

“能啊,当然能。”林晚秋笑着说,“等明年春天,咱们还去陕西看他们,好不好?”

 

“好!”招娣高兴地跳了起来。

 

月光洒在院子里,温柔而明亮。林晚秋知道,这支玉簪虽然不在身边了,但它的心事已经融入了两家人的情谊里,永远不会消失。而她的生活,也会像这月光一样,温暖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