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集:铁锄的泥土(第2页)

 

妮子跟在他身后,边走边问:“爹,咱们今年种的玉米,秋天能收多少呀?”李建国想了想,说:“只要天不旱不涝,咱们家的地,怎么也能收两麻袋。到时候给你做玉米饼,再给你买块花布,让娘给你做件新衣裳。”妮子听了,高兴得蹦了起来,小辫子在身后甩来甩去。

 

走到村口时,遇见了村支书老周。老周扛着一把铁锹,正要去河堤上看看汛情。他看见李建国,笑着说:“建国,你这块地刨得挺快啊,我早上路过的时候,才刨了三垄,这才半天,就快刨完了?”

 

“周支书,您过奖了,这不是想着赶在清明前种上嘛。”李建国停下脚步,把铁锄往肩上扛了扛。老周看了看他手里的铁锄,又看了看妮子,说:“你家妮子真是懂事,这么小就知道帮家里干活。对了,公社今年给咱们村拨了些新的农具,有拖拉机,还有新的锄头,你要是需要,明天去公社领一把?”

 

李建国愣了一下,他听说过新的锄头,是铁管做的锄把,比木头的轻,而且不容易断。但他看了看手里的铁锄,又想起爹的样子,摇了摇头说:“谢谢周支书,我这把锄还能用,就不领新的了。”老周愣了愣,随即笑了,说:“行,你要是想换了,随时去公社说。”

 

回到家时,媳妇正在灶台前烧火,看见他们回来,赶紧站起来,接过李建国手里的铁锄,说:“快放下歇歇,我把粥热一热,再炒个咸菜,咱们吃饭。”她的手上也沾着面,是中午擀面条剩下的,案板上还放着几个没包完的菜包子,是用昨天剩下的白菜做的馅。

 

李建国坐在门槛上,看着媳妇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妮子,正在院子里给鸡喂食。鸡是去年养的,一共五只,每天能下三个蛋,妮子总说要把蛋攒起来,等过年的时候给爹煮着吃。他伸手摸了摸放在身边的铁锄,锄尖上的泥已经干了,用指甲一抠,就能掉下来一小块。他想起白天在地里刨土时,锄尖碰到了一块石头,发出“当”的一声响,震得他手心发麻。当时他还以为锄刃崩了,赶紧捡起来看,却发现只是沾了点石屑,擦干净后,锄刃还是亮的。

 

“吃饭了。”媳妇把菜包子端上桌,又盛了三碗玉米粥。妮子赶紧拿起一个包子,递到李建国手里,说:“爹,你吃这个,这个馅多。”李建国接过包子,咬了一口,白菜的清爽混着面粉的香味,在嘴里散开。他看了看媳妇,媳妇正看着妮子笑,眼睛里满是温柔。

 

吃完饭,妮子去写作业了,媳妇收拾碗筷,李建国则拿着铁锄,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用一块破布擦锄刃。月光从天上洒下来,落在锄刃上,映出一道淡淡的光。他想起白天老周说的新农具,心里其实也动过念头,新锄头确实好用,能省不少力气。但他一想到这把铁锄陪了爹十几年,又陪了自己十几年,就舍不得换。这把锄不仅是个农具,更是爹的念想,是家里的根。

 

“在想什么呢?”媳妇走过来,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件缝了一半的衣服,是给妮子做的,布料是去年公社发的,浅蓝色的,妮子很喜欢。

 

“没什么,就是在想明天能不能把剩下的地刨完。”李建国把擦干净的铁锄靠在墙上,锄刃在月光下闪着光。媳妇看了看铁锄,又看了看他,说:“我知道你舍不得这把锄,其实我也舍不得。你爹当年用这把锄,养活了咱们一家,现在咱们用它,也能把日子过好。”

 

李建国点点头,伸手握住媳妇的手。媳妇的手很凉,却很有力,是常年干活练出来的。他想起刚结婚的时候,媳妇第一次跟他去地里,连锄头都不会握,还是他手把手教的。如今,媳妇不仅会刨地,还会种庄稼,家里的几亩地,全靠她和自己一起打理。

 

“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地里,帮你刨地。”媳妇说,“妮子明天上学,我在家也没什么事,正好能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