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集:布庄风波(第2页)
掌柜的麻利地应着,拿出尺子量布,剪刀“咔嚓”一声,裁得整整齐齐。李妈站在一旁,看着柳如氏和陈远的模样,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她原以为柳如氏会过得凄凄惨惨,可如今看她眉眼间的安稳,倒比自己强多了。最后她没再说话,悻悻地躲进了里间,连手里的活计都忘了拿。
付了钱,陈远提着布卷,柳如氏提着竹篮,两人并肩走出布庄。晨光正好,落在柳如氏的发梢,镀上一层浅金。她才轻声说:“别跟她置气,她不过是看着咱们如今过得安稳,心里不自在。日子是咱们过的,好坏自己知道,不用跟旁人说。”
陈远“嗯”了一声,伸手接过她手里的竹篮——竹篮有些沉,她的手腕细,提久了怕是会酸。指尖碰到她的手,温温的,不像初秋的风那样凉,倒像这晨光,踏实又暖。两人沿着青石板路往回走,路边的桂树落了些花瓣,沾在柳如氏的衣角,她也没察觉,只跟陈远说:“今日买了些菠菜,中午给你做菠菜豆腐汤,再蒸个鸡蛋,你跑镖辛苦,得补补。”
陈远听着,心里暖暖的。他从前是个粗人,跑镖走南闯北,吃惯了风餐露宿的日子,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有人记着他爱吃什么,会在他出门时叮嘱他小心,回来时端上热饭。他转头看了眼柳如氏,她正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嘴角带着浅浅的笑,那样的笑容,比他见过的任何绫罗绸缎都要好看。
快到柳府时,迎面走来个卖糖人的老汉,挑着个担子,担子上插着些五颜六色的糖人,有孙悟空,还有小兔子。柳如氏看见,脚步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些怀念——从前她小时候,父亲常给她买糖人,那时她总挑兔子形状的。陈远看在眼里,停下脚步,对老汉说:“要个兔子形状的糖人。”
老汉应着,拿起小铜勺,舀了些融化的糖稀,在石板上飞快地画着,不一会儿就画出个兔子糖人,插上竹签递过来。陈远接过,递给柳如氏:“拿着,路上吃。”
柳如氏愣了愣,接过糖人,糖稀还带着些温度,映着晨光,亮晶晶的。她咬了一小口,甜丝丝的,甜到了心里。她忽然想起去年最难的时候,她和陈远躲在破庙里,除夕夜只有一个冷馒头,陈远却把馒头掰了大半给她,说自己不饿。那时她就知道,这个男人虽然话不多,却会把最好的都给她。
两人回到柳府,推开院门,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还没落叶,枝叶繁茂。柳如氏把竹篮放进厨房,出来时看见陈远正把布卷放在石桌上,仔细地展开看。她走过去,指着青棉布说:“这布颜色好看,做夹袄正好,冬天穿在里面,外面再套件棉袄,就不冷了。”
陈远点点头,又拿起深灰色的棉布:“这布结实,跑镖时穿,不容易磨破。”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小块银子,还有一支银簪——银簪很简单,没有花纹,是他前几日在集市上买的,想着柳如氏如今只有一支旧簪子,该添件新的。
他把银簪递给柳如氏:“前几日路过首饰铺,看见这个,觉得你戴好看。”
柳如氏接过银簪,银簪冰凉,却让她心里暖暖的。她眼眶有些红,却笑着说:“浪费钱做什么,我有旧簪子就够了。”嘴上这么说,却还是把银簪小心地放进了首饰盒里——那首饰盒是从前柳府剩下的,如今里面只装着这支新银簪,还有一支父亲送她的旧银钗,却比从前装满金银珠宝时还要珍贵。
中午,柳如氏做了菠菜豆腐汤,蒸了鸡蛋,还烙了两张饼。陈远吃得很香,连汤都喝了个精光。柳如氏坐在一旁,看着他吃,自己却没怎么动筷子,只偶尔夹一筷子菠菜。陈远见了,把蒸鸡蛋推到她面前:“你也吃,别光看着我。”
柳如氏笑了笑,夹了一小块鸡蛋,慢慢吃着。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桌上,暖融融的。窗外传来邻居家孩子的笑声,还有卖花姑娘的吆喝声,一切都那么安稳。柳如氏忽然觉得,如今的日子虽然简单,却比从前在柳府时还要踏实——那时她是锦衣玉食的大小姐,却总要看人脸色,如今她穿着粗布衫,吃着粗茶淡饭,却有个人真心待她,护着她,这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