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集:粥暖情长(第2页)

 “那是自然!”陈远笑着说,“等过几天,我再去买些棉花,咱们尽快把棉袄做出来,省得你冻着。”

 回到家,陈远把布和绒线放在桌上,柳如氏忍不住又把淡青色的布拿出来看了好几遍。“我现在就想把棉袄做出来。”她笑着说。

 陈远帮她把布铺开,量好尺寸,又找来了剪刀和针线。柳如氏的针线活做得好,以前在家时就常给家人做衣裳。她坐在窗边,阳光正好照在布上,她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裁剪布料,动作熟练又细致。

 陈远坐在一旁,帮她理线,偶尔递个针线。两人各司其职,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剪刀剪布的声音和针线穿过布料的细微声响,却透着说不出的温馨。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柳如氏把棉袄的前片和后片剪好,又开始缝起来。陈远看她忙得顾不上吃饭,赶紧去灶房做饭。他煮了面条,还卧了两个荷包蛋,端到柳如氏面前:“先吃饭,吃完饭再做,不急这一时。”

 柳如氏放下针线,接过碗筷,心里暖暖的。她知道,陈远总是这样,处处为她着想。

 吃过午饭,柳如氏接着做棉袄。陈远则坐在一旁,拿着绒线学织手套——他以前从没织过,手指笨拙地缠着线,织了拆,拆了织,好不容易才织出个大概的形状。

 柳如氏看他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要是不会,我教你。”

 陈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还是你教我吧,不然我织到过年也织不好。”

 柳如氏放下手里的活,耐心地教他怎么起针,怎么织平针。陈远学得很认真,虽然手指还是有些笨拙,但比刚开始好多了。

 傍晚的时候,棉袄的雏形已经出来了,柳如氏把棉花铺在布面上,仔细地铺匀,然后开始缝棉袄的里子。陈远的手套也织好了一只,虽然针脚有些歪歪扭扭,却透着满满的心意。

 “等棉袄做好了,你穿上试试,要是不合适,我再改。”柳如氏说。

 “肯定合适,你做的衣裳,怎么会不合适。”陈远笑着说,拿起织好的手套,递给柳如氏,“你试试这手套,看看合不合手。”

 柳如氏接过手套,戴在手上,大小正好,虽然针脚不整齐,却很暖和。“正好,戴着很暖和。”她笑着说,眼里满是感动。

 陈远看着她的笑脸,心里甜甜的。他知道,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和心爱的人一起,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一起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

 接下来的几天,柳如氏每天都忙着做棉袄,陈远下班回来,就帮她打打下手,或者接着织另一只手套。很快,棉袄就做好了,柳如氏穿上试试,大小正好,淡青色的布料衬得她皮肤更白,整个人看起来也精神了不少。

 “真好看!”陈远看着她,忍不住称赞道。

 柳如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低头看着身上的棉袄,心里满是欢喜。 又过了两天,陈远的另一只手套也织好了,虽然两只手套的针脚还是有些不一样,但柳如氏戴在手上,却觉得比任何贵重的东西都暖和。

 这天晚上,陈远下班回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纸包。“你猜猜我给你买了什么?”他笑着说。

 柳如氏好奇地看着纸包:“是什么?”

 陈远打开纸包,里面是一串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山楂裹着晶莹的糖衣,看着就好吃。“今天路过街角的糖画摊,看见有卖冰糖葫芦的,就给你买了一串。”

 柳如氏接过冰糖葫芦,咬了一口,酸甜的山楂裹着甜甜的糖衣,好吃极了。“以前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冰糖葫芦。”她笑着说,眼里满是回忆。

 “以后想吃,我再给你买。”陈远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等过些日子,镖局忙完这阵子,我带你去镇上的戏楼看戏,听说最近有好戏班子来演出。”

 柳如氏笑着点头,靠在陈远的肩上。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屋里满是温馨的气息。她知道,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有陈远在身边,处处为她着想,这样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

 接下来的日子,陈远依旧在镖局上班,柳如氏则在家操持家务,偶尔做些针线活。天气好的时候,柳如氏会把被子拿出去晒,晚上睡觉的时候,被子里满是阳光的味道。陈远下班回来,总能吃到热乎的饭菜,有时是小米粥配馒头,有时是红薯粥配咸菜,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有一天,陈远下班回来,脸色有些凝重。柳如氏见他这样,连忙问:“怎么了?是不是在镖局出什么事了?”

 陈远坐在桌边,叹了口气:“掌柜的说,最近有趟镖要去邻县,路途有点远,还得走山路,问我愿不愿意去。这趟镖的工钱比平时多一倍,要是去的话,得走半个月。”

 柳如氏心里一紧,邻县的山路她听说过,冬天不好走,还容易遇到山贼。“那山路那么难走,冬天又冷,会不会有危险?”她担心地问。

 陈远握住她的手:“我也知道有风险,但这趟镖的工钱多,咱们要是能挣下这笔钱,就能把家里的土坯墙换成砖墙,冬天也能暖和些。而且掌柜的说,会多派两个伙计一起去,应该不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