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遵化(第3页)

 王元雅年岁稍长,一身绯色官袍,虽是文官,此刻却也束着革带,腰间佩剑,面色沉静,不见丝毫慌乱。他正与石廷柱低声商议着城内物资的最后清点。

 “石将军,”王元雅沉声道,“城中粮草、箭矢、火药皆已按定额分发至各处守备点。此战……怕是异常惨烈。”

 “王大人,”石廷柱目光坚定,“遵化已无百姓,只剩我等军人。圣上将此重任托付,便是要我等在此阻击建奴。廷柱与麾下一万两千将士,唯有死战!绝不让建奴轻易踏过此地一步!”

 王元雅重重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将军放心!吾虽文官,亦知守土之责!此城若破,吾必与将军同殉国难!”

 他们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矫饰,只有身为人臣、身为军人的职责与担当。对他们而言,忠诚与死战,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他们清楚自己的使命——守住这座城,为身后的大明争取时间,哪怕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城外远方的地平线上,一片比之前侦察到的规模庞大无数倍的烟尘,如同厚重的黄云般猛然腾起!仿佛是地狱的大门被打开,无数黑点从那烟尘中蜂拥而出,如同决堤的洪水,迅速蔓延开来,汇聚成一片无边无际、遮天蔽日的黑色海洋!渐渐地,那片黑色海洋露出了其中狰狞的面目——那是后金军的主力大军!数不清的骑兵如同黑色的潮水般在旷野上奔驰、迂回、布阵,卷起漫天尘土;密集的步卒方阵如同移动的森林,簇拥着数不清的各色旗帜——镶黄、正白、镶红、正蓝……八旗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步骑混杂,旌旗如林,带着一股仿佛能碾碎世间一切阻碍的毁灭性气势,如同黑色的怒涛般,开始向着遵化城,缓缓地、却又带着无可阻挡的沉重威压,步步逼近!

 呜——呜——呜——呜————

 一阵阵苍凉、悠长、仿佛来自远古洪荒,又带着野蛮嗜血气息的牛角号声,猛地划破了天地间的寂静,一声接着一声,连绵不绝,如同沉闷的雷鸣,清晰地传入城中每一个人的耳中,仿佛是死神降临前吹响的号角,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城头之上,原本就已经紧绷到极致的气氛,在这一刻瞬间凝固!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

 没有惊慌失措的叫喊,没有恐惧绝望的喧哗。一万两千名守军,在这一刻,仿佛全都变成了沉默的钢铁雕像,连呼吸都变得微不可闻。每一个士兵的身体都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强弓,手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攥得发白,死死地握着手中冰冷的兵器。他们的眼神中,已经看不到任何多余的情绪,只剩下一种冰冷的、几乎失去所有人类情感的专注,如同钉子般,死死地钉在城外那片正在缓缓迫近的、令人窒息的黑色洪流之上。

 空气仿佛变成了粘稠的胶质,沉重得让人几乎无法呼吸。寂静中,只有武器甲胄偶尔因为身体的微小移动而碰撞发出的细微金属摩擦声,弓弦被悄然拉开到极致时那令人牙酸的“咯吱”声,炮手们最后一次转动沉重炮身、调整炮口时,那低沉的摩擦和铁轮压过石板的闷响,如同濒死之人的心跳般,断断续续地敲打着这片死寂得令人发疯的城头。

 肃杀。极致的肃杀。仿佛连风都停止了流动,天地间只剩下黑与白、生与死的对峙。

 城楼最高处,石廷柱与王元雅并肩而立,两人都面沉似水。石廷柱猛地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了一下,然后,他以一种近乎狂暴的力量,骤然抽出腰间那柄厚重的佩刀!雪亮的刀锋在阴沉的天光下划出一道冰冷刺眼的弧线,刀尖稳定地、决绝地指向城外那片如同乌云压境般的敌阵!

 他的声音凝聚了全身的力气,灌注了所有的决心和意志,如同炸雷般在这片死寂的城头猛然响起,撕裂了凝固的空气:

 “全军戒备——!!!” “火炮手——准备点火!!!” “弓弩手——上弦!!引而不发!!!” “火铳手——点燃火绳!!!准备射击!!!” “滚木礌石——就位!!!” “准备——迎——敌——!!!!!”

 没有震天的回应呐喊,只有更加迅捷、更加精准、更加冰冷的动作!城墙之上,无数炮手将手中的火把凑近了炮膛后的引线口,火星在寒风中跳跃;无数弓箭手瞬间抬起了手中的强弓,弓弦被拉成满月,锋利的箭簇对准了远方的敌人,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无数火铳手吹燃了手中的火绳,将闪烁着红光的火绳头靠近了药锅的引火孔,冰冷的铳口指向前方;更多的士兵将沉重的滚木、巨大的礌石搬到了垛口边沿,随时准备推下……

 整个遵化城墙,在这一刻,彻底变成了一只沉默而致命的巨大刺猬,每一根尖刺都闪烁着森寒的死亡光芒,对准了那即将狠狠撞上来的、庞大的钢铁洪流。

 喜欢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