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史墨客看历史
第11章 阳谋困龙,无形之墙(第3页)
“陛下,”一位都察院的御史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太子殿下亲赴江南,督造舰队,劳苦功高,实乃我大明之幸。然江南乃鱼米之乡,文风鼎盛,如此大兴土木,调集数万工匠,恐与民争利,非仁德储君所为。臣以为,不若将造船重心,移至天津卫。一来近于京师,便于陛下掌控;二来可安抚江南民心,彰显殿下仁德,两全其美。”
这番“为国分忧”的言论,让太子派系在朝中的官员无法正面反驳。你总不能说,太子就不该“仁德”,就该“与民争利”吧?
神武皇帝虽然没有采纳,但也未加申斥。这微妙的态度,让兵部和工部在调拨江南资源时,变得更加畏首畏尾,公文往来愈发迟缓。一道催促南京船厂木料的公文,能在各部司之间流转半个月,上面盖满了官印,却就是到不了该去的地方。
太子被困在了江南。
不是被刀剑围困,而是被无数张合法的契约、无数张恭顺的笑脸,和一套他暂时无法打破的规则所围困。
深夜,太子行辕。
朱慈烺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看着南京的位置,久久不语。他拥有父皇赐予的节钺,拥有可以踏平一切的军队,却仿佛陷入了一片无形的泥潭,有力无处使。
李定国和孙可望静静地站在他身后,不敢出言打扰。他们能感受到,这位年少的储君身上,正散发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压抑的怒火。
许久,朱慈烺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然。
“他们用江南士绅的规矩,给孤造了一座墙。”
他转过身,看着自己最信赖的两位心腹。
“要破此墙,孤需要一个……根本不守他们规矩的人。”
他的目光,越过南京,投向了遥远的东南方,那片波涛汹涌的、地图上标注着“东海”与“南海”的广阔区域。
“一个能掀翻这张棋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