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首批料“烧糊”!产线遇大考(第2页)

 

钱敏踩着高跟鞋“哒哒哒”的走进来,灌了一大口水:

 

“孟总,为了那几台破机器,我跟德国的销售代表,从汇率磨到关税,从售后磨到配件,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三天硬是给砍下来一截!再磨下去,他能抱着我哭了!”

 

半年,仅仅半年。

 

远新新能源的钴酸锂中试线,像一根绷紧的弦,终于到了要拨响的时刻。

 

“滋——”

 

工程师小李满头大汗,小心翼翼地合上最后一个电闸。

 

那台从德国辗转淘来的二手翻新惰性气体保护手套箱,安静地立着。

 

旁边,国产最新型号的智能温控推板窑,像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窑炉的观察窗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仿佛凝固了。

 

突然,观察窗里,一抹微弱的红光闪现,然后越来越亮,越来越旺,像初升的太阳,将整个炉膛映得通红!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整个车间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掌声、欢呼声!

 

工人们把头上的安全帽,兴奋的抛向空中,又落下,像一场盛大的庆典。

 

赵建国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苏教授的肩膀上,咧着大嘴,笑得眼角皱纹堆成了花。

苏教授,这个一辈子跟粉末打交道的老学究,此刻眼圈也红了,使劲眨了眨眼,想把那股酸涩压下去。

 

孟远站在人群中,胸口一阵翻江倒海。

 

这条线,不仅仅是能产出钴酸锂那么简单。

 

这是他孟远吹出去的牛,现在,离把牛皮吹破,只差一步;

 

离把牛皮变成现实,也只差一步!

 

“用中国自己的材料,点亮中国自己的电池!”

 

这句刻在他心底的话,此刻仿佛也随着那炉火,熊熊燃烧起来!

 

然而,喜悦的火焰,只燃烧了不到三天。

 

真正的硬仗,才刚刚打响。

 

实验室里,用小坩埚,小心翼翼调配几克、几十克样品,那是绣花针的功夫,精细雅致。

 

现在,中试线上,动辄几十公斤、上百公斤的原料投进去,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这话,一点不假!

 

那些在实验室,看起来完美无缺的参数,一挪到这钢铁巨兽身上,立刻翻脸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