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万吨产线,玩不转?(第2页)

 

“再试一次!我就不信,还不成功?”张华一咬牙,眼睛更红了。

 

第三份报告出来的时候,上面的数据曲线图,跟心电图似的,乱七八糟。

 

死寂。

 

整个中控室里,连呼吸声都听不见了。

 

当初在实验室里玩得溜光转的配方,一上了这万吨级的生产线,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彻底不听使唤了。

 

生产总指挥赵建国满头大汗地挤了过来,压低声音对孟远说:

 

“孟总,寰豫和启疆那边已经催了三回了,就等咱们的料下锅,给‘十城千辆’的首批车做匹配测试呢!”

 

此话一出,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猛地攥住了所有人的心脏。

 

别人预付定金已经付了,你还能说不行?

 

怎么办?只有加班改进!

 

连续七天七夜。

 

整个技术团队吃住都在车间,每个人都跟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浑身淌着汗,眼睛里布满血丝。

他们像一群疯了的侦探,一遍遍地排查、优化,试图揪出那个导致性能漂移的“魔鬼”。

 

可那“魔鬼”滑得像泥鳅,每次他们以为抓住了点苗头,

 

下一炉出来的料,就用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告诉你:你们想多了。

 

就好像铆足了劲儿一拳打在棉花上,憋屈得厉害。

 

第八天早上,最新一批吨级试产的检测结果,摆在了临时会议室的桌上。

 

会议室烟雾缭绕,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张华博士扶了扶眼镜:“最新一批吨级试产的磷酸铁锂材料,检测结果……出来了。”他顿了顿,会议室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塌糊涂。”

 

“具体点!”生产总指挥赵建国一拍桌子,震得茶杯嗡嗡响,

 

“数据呢?”

 

张华把几张报告单推到桌子中央,上面的曲线图杂乱得像一团乱麻。

 

“同一条线上,前后几个小时出来的料,关键性能指标,波动范围超过了15%!有些甚至到了20%!”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20%的性能波动?

 

这玩意儿别说装在汽车上了,就是拿去做充电宝,人家都嫌你质量不稳定,怕炸了!

 

“怎么会这样?”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哀嚎,

 

“中试的时候不是好好的吗?公斤级的样品,数据漂亮得跟教科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