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电池国产“大脑”(第2页)
这玩意儿是软硬件结合的尖端技术,涉及芯片、软件、还有最核心的算法。
这恰恰是以材料化学起家的远新,最薄弱的一环。
“既然买不来,也靠不住。”
孟远停止了敲击桌面的手指,环视一圈众人脸上或沮丧、或不甘的神情,淡淡地说道。
“那就自己干。”
几个字,轻飘飘的,却像一颗炸雷在每个人耳边响起。
自己干?从零开始?这无异于平地起高楼!
孟远没理会众人的震惊,继续道:
“我宣布,即刻成立‘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攻关事业部’,项目级别,最高。我亲自挂帅。”
他看向财务总监:“从研发经费里,先拨两千万出来,专门给这个事业部用。钱不够,随时找我。”
两千万!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手笔,在90年代,未免也太大了!
“人呢?”老李急切地问,这才是关键。
“我来想办法。”孟远嘴角微微上扬,
“咱们不光要补上这块短板,还要把它做成咱们最锋利的尖刀。我要给这颗强大的‘国产心’,安上一颗更强大的‘国产大脑’!”
孟远的求贤令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撒向了全球。
他开出的条件简单粗暴:
给钱,给平台,更能给你一个参与创造历史的机会。
对于那些在海外名校、知名企业里触摸到天花板的华人技术精英来说,这简直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很快,一个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由硬件大神、软件极客、算法天才组成的“Bms梦之队”,在远新一个高度保密的研发中心集结完毕。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封闭式技术攻关,正式打响。
白板上写满天书般的公式,地板上扔满烧毁的电路板和泡面桶,空气里混杂着焊锡和咖啡因的味道。
这帮技术狂人,真的“疯”了。
孟远没有天天泡在里面,但他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
“芯片方案还在争?”
一次,团队为选择ti的成熟架构,还是Arm的新架构吵得不可开交,孟远正好推门进来。
听完两边的陈述,他毫不犹豫地拍板:“用Arm。”
“可是孟总,Arm生态还不成熟,我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硬件负责人有些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