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中国人不能定游戏规则?(第2页)
果然,小刘放下报表,递过来一份新的文件,脸色凝重起来。
“孟总,欧洲那边又想出新招了。”
孟远接过文件,标题赫然是,关于建立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强制标准的倡议书。
发起方: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导人: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施密特教授。
“施密特教授?”孟远略感耳熟。
“对,但不是众特的那个施密特。”
小刘解释道,“这位是德国材料学和环保领域的泰斗,在国际标准制定上非常有影响力。”
“他们提议,未来所有进入欧盟的电池,都必须符合他们制定的回收标准,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
孟远笑了,意料之中。
在生产端设不了壁垒,就想在电池的生命周期末端,也就是回收环节,卡住你的脖子。
典型的“打不过你,就给你定个规矩”的玩法。
“他们提出的标准是什么?”
“非常苛刻。”小刘指着文件,
“要求电池的金属回收率必须达到98%以上,而且回收过程的能耗和碳排放也有严格限制。据我们的专家评估,目前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完全达到。”
“他们自己也达不到?”
“对,这更像是一个……未来的技术目标。”
孟远明白了。
先用一个谁也达不到的“未来标准”抢占规则制高点,然后利用主导权,慢慢给自己的企业开绿灯,同时把所有竞争对手挡在门外。
上辈子,他见过太多这样的套路。
“他们把会议定在了哪?”孟远问。
“下个月,日内瓦,国际电工委员会总部。”
“很好。”孟远站起身,平静的看着窗外。
小刘有些担心:“孟总,我们这次要怎么应对?国内的回收技术虽然发展快,但要跟他们争标准……”
“谁说我们要跟他们争?”
孟远打断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
“通知鹏城总部的苏教授,让他和团队准备好所有技术资料和专利文件。”
“苏教授?电池回收中心的那位?”
“对。告诉他,咱们要去日内瓦。”
“这一次,不是去遵守游戏规则,而是去制定游戏规则的。”
日内瓦,国际电工委员会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