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电池回收标准,国际博弈(第2页)
”金属提取的废水怎么处理?”
”自动化系统的故障率是多少?”
每一个尖锐的问题,都被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化解。
苏教授和他的团队,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最让施密特难堪的是,他提出的几个”技术漏洞”,中国团队不仅有解决方案,还拿出了相关专利证书。
”这个选择性萃取技术,我们2019年就申请了国际专利。”
苏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
”施密特教授如果早点关注中国的技术进展,就不会有此疑问了。”
几个年轻的欧洲代表,忍不住笑出了声。
会议结束时,投票结果让所有人意外——27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
中国方案,获得压倒性胜利。
施密特走过孟远身边时,停了一下:”你们准备了多久?”
”从我意识到,电池会成为问题的那一天起。”
施密特苦笑:”难怪,我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不,”孟远摇头,”你们输在了傲慢上。”
送走其他代表后,苏教授兴奋地说:
”小孟,咱们成功了!从今往后,动力电池领域,全世界都要按咱们的规矩来!”
孟远摇摇头,没有那么乐观:
”这只是开始。他们一定会在实施环节设置障碍,甚至可能会政治化这个问题。”
”那咱们。”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孟远看向窗外的日内瓦湖,”既然规则已经定了,就看谁更会玩这个游戏了。”
正在此时,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国内发来的消息:
”欧盟内部已经开始讨论,要将电池回收标准与碳关税挂钩。”
孟远笑了。
这群老狐狸,果然不会轻易认输。
就在这时,助理行色匆匆地走过来,低声汇报道:
“孟总,刚刚收到技术委员会的紧急通知,日韩代表团联合提出临时动议,要求讨论‘动力电池安全与技术性能标准’修正案。”
苏教授一愣:
“什么?回收标准的会刚开完,他们又搞什么名堂?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议题!”
孟远嘴角的笑意更冷了。
他早就料到了。
回收标准,是产业链的“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