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电池回收标准,国际博弈(第3页)

 中国赢了后端,就等于扼住了日韩主导的三元锂电池的“身后事”。

 他们必然会反扑。

 而最好的反扑,就是在产业链的“前端”——也就是电池本身的技术标准上,重新夺回话语权。

 “他们的提案内容是什么?”孟远问。

 “核心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门槛,并将其作为高端电池的强制指标。”

 助理快速回答,“这……这明显是冲着咱们的磷酸铁锂来的!”

 苏教授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无耻!他们想通过定义标准,把咱们的技术路线定义为低端,从市场上排除出去!”

 “他们输了面子,现在想连着里子一起赢回去。”

 孟远轻轻敲了敲桌子,看向助理:“通知下去,把咱们准备的第二套方案带到会场。”

 “第二套方案?”苏教授不解。

 “一套专门用来刺穿他们傲慢的方案。”

 半小时后,还是那间会议室,但气氛已经从之前的暗流涌动,变成了剑拔弩张。

 德国的施密特教授已经离席,坐在主位的,是日韩电池联盟的代表。

 "孟先生,恕我直言。“

 日本的技术总监山田推了推眼镜,嘴角挂着职业假笑,

 ”你们的磷酸铁锂技术,在回收标准上或许有独到之处。“

 ”但在性能上,充其量只是三元锂的廉价替代品。现在居然想在安全议题上,和主流技术路线平起平坐?"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充满了对刚才那场“临时动议”胜利的得意。

 韩国化学企业的朴正勋接过话茬:

 "全球九成高端电动车都在用三元锂,这就是市场的选择。中国想另立安全标准,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

 孟远端起面前的咖啡,轻啜一口。三秒钟的沉默,会议室里死寂一片。

 “两位说得对。"

 孟远放下杯子,平静的目光扫过全场,"市场选择了性能,但消费者,有权选择安全。"

 “所以我带了个小玩意儿,来帮大家做个选择。”

 他的助理推进来一个醒目的红色防爆箱。

 "这是?"

 山田眉头一皱,顿感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