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份答卷,不知道能不能及格(第2页)
他手机里存着的那些照片,有奖杯,有图纸,有那两个让他纠结的姑娘,其实都是他的“希望”——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派上用场,希望那两个姑娘能好好的,希望自己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牵挂。
吃完饺子,他该走了。母亲往他包里塞了袋炒花生,父亲往他车上放了捆自家种的青菜。五个姐姐站在院门口,叮嘱他“别熬夜”“有事打电话”。
梁平发动车子,后视镜里,家人的身影越来越小,却像块石头,稳稳地压在他心里。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回去面对了——不是带着答案,是带着这份“回来就好”的底气,去做那个该做的人。
梁平推开宿舍门时,晓冉正坐在书桌前翻书,林薇靠在窗边看手机,两人几乎同时抬头,眼神里的紧张藏都藏不住——像两只等着宣判的小动物,连呼吸都放轻了。
梁平却只是笑了笑,把背包往沙发上一扔,语气轻松得像刚从食堂回来:“我是人呐,还能跑了?先一起吃顿饭吧,我带了老家的酱肉,热一热就能吃。”
晓冉和林薇对视一眼,都没动。空气里的僵持像被他这一笑戳破了个洞,漏出点不知所措的松动。
“走吧,楼下小饭馆,我请客。”梁平往门口扬了扬下巴,没给她们拒绝的机会。
饭馆里人不多,三人坐在靠窗的位置,服务员把菜端上来时,谁都没先动筷子。梁平给自己倒了杯啤酒,喝了一口,才从口袋里掏出两个信封,轻轻推到她们面前。
“这是……”晓冉拿起信封,指尖有点抖。
“回去自己看。”梁平避开她们的目光,夹了块酱肉放进嘴里,“老家的味道,尝尝。”
林薇捏着信封,厚厚的,能感觉到里面信纸的纹路。她看了梁平一眼,他正低头扒饭,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平静,和平日里那个纠结的样子判若两人。
这顿饭吃得异常安静,只有筷子碰到碗碟的轻响。梁平没再说什么,只是偶尔给她们夹菜,像从前无数次一起吃饭时那样自然。可谁都知道,拆开信封的那一刻,有些东西就要不一样了。
给晓冉的信
晓冉:
见字如面。
在老家的炕上躺了半宿,听着窗外的虫鸣,突然想起大三那年冬天,你把冻得通红的手伸进我口袋里,说“图书馆的暖气还没你兜里暖和”。那时候我就想,这辈子能揣着你的手过日子,挺好。
这三年,你像我书桌上的台灯,不晃眼,却总能在我熬夜时亮着,让那些密密麻麻的古籍注解都变得软和。你跑遍旧书店给我找的那本《考工记》,我翻得书脊都掉了,却总在想,等研究出点眉目,就把扉页写上“赠晓冉”,告诉你这书里藏着的不止是木匠活,还有我没说出口的心意。
可林薇像突然照进来的阳光,太亮了,亮得我睁不开眼,却也暖得让我想往前凑。我承认看到她时会心动,像看到一本没读过的奇书,总想快点翻到下一页。这点贪心,我对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