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传闻老朱要易储,旧的不去新的也能来(第3页)

 

“多谢刘兄开解,回家我也好向家人交待了。”

 

“贤孙犯的错处不大,诏狱里装不下那么多事,说不定等你下了朝,贤孙已经到家了。”

 

“当真?”

 

这事刘基自然不敢打包票,但他知道,胡党一案有牵连的自首上奏,奏本都是太子批的。

 

宋兄长孙是什么情况,太子指定不会误判。

 

贿赂罪一定是会落实的,但其他可能会被别人攀扯的罪名,也不会出现,只是这几年别想着晋官了,说不定还要外放被贬。

 

宋濂也想到了这一点,他朝着东宫的方向拱拱手。

 

“只要殿下愿意留我孙子一命,哪怕是被贬外放也无妨,我便随长孙一起去了。”

 

“你去什么去,钱又不是你送的,你补贴路费就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别操那么大的闲心。”

 

刘基知道好友对这个长孙寄予厚望,总想着拉一把,可眼下的情况,是宋兄一旦离开朝堂就没有回来的机会,碰到有些官员,认为太子处事不公,再拿宋家长孙一事做文章。

 

贬谪变成流放,也不是不可能!

 

“老宋你可不能犯糊涂。”

 

“行,听你的。”

 

宋濂学问好,为人忠正但不懂官场上的门道。

 

得亏有刘基指点,不然他还想着,就按妻子所说的,等长孙判罚下来,为表教孙无方,上奏自请告老还乡呢。

 

如今仔细一琢磨才发现,真要这么做,只怕太子和陛下觉得他是在倚老卖老,长孙的罪名确实会更加严重,还有可能连累整个宋家。

 

回府就得问问妻子,到底是谁给她出了这么个馊主意,没有老刘提醒,险些酿成大祸。

 

说话间。

 

两人已经来到了午门前,等着上朝召见。

 

这时。

 

队伍后面的人群突然骚动起来。

 

“难道是意外之人出现了?”

 

刘基饶有兴趣地转过身去,略显失望。

 

不是李善长来了。

 

不过。

 

眼前的这个场面,更加有意思。

 

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