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好钢,用在刀刃上(第3页)


 就在脑子里构思着,要如何完成老朱交待的任务。


 扩大皇家织造的规模是必要的,但管理方面,不能再依靠以前那种模式,否则经过层层关卡的搜刮过后,织出来十匹布,最终进国库中的盈利只有两三匹,剩下的都喂别人了,还容易因为有人摆官威,压榨桑农与织工。


 【该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


 朱元璋见乖孙已经开始想招了,便不再催促,朝着朱标一昂头。


 “依你看,咱让方孝孺办的这些事,给他一年的时间,他能办成吗?”


 朱元璋之前说让方孝孺去松江府最穷的县。


 可实际上,松江府就没有穷县,并且它只有两个县,一个是华亭县,一个是上海县。


 这两个县的绵纺织业在当地那是神仙打架,因此光是这两县的各种赋税,就敌得过浙江其他州府加起来的赋税总额。


 而方孝孺所在的华亭县,地方势力的后台背景十分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怕消息传到京城来,弹劾方知县的奏疏会像雪花一样,飞到父皇你的桌子上。”


 “那可太好了,奸臣这不就自己跳出来了吗?”


 朱标被父皇这乐观的心态给逗笑了。


 也对,跳出来也好。


 以前奸臣跳出来,还会拉帮结伙打掩护,自从他学会了李善长当搅屎棍的本事,有的是手段让这些奸臣互相倾轧,趁机把土改的事推行下去。


 “只是方知县那边,要承受不小的压力,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扛得住。”


 其实在朱标看来,方孝孺年纪尚轻,没有当官的实际经验,最好还是再配一个经验老道的人,来办这件大事。


 以防一次不成,二次再行推广,敌方有了应对的法子,照虎画猫,还是不成。


 朱元璋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虽然这个人有时候爱钻牛角尖,甚至别人看来有些愚忠,办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但标儿,你要知道,越是这样的臣子越好用,土改这件事必须由对咱忠心不二的臣子去办,还要有不怕得罪任何人的精神,才能不畏惧一切把它给办成咯。”


 说到这里,朱元璋生怕方孝孺真因此事死了,往后少一个能够编修明史的大能,便对着朱标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