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海上浮森
第656章 洪武八年末,官场人情薄(第2页)
当时和她说的时候,她就说过,只当是个吉兆,结果朱重八一时上了头,还解释这么多,反倒让英儿觉得压力太大,不敢接受。
“抓周礼成,大家入席用膳吧。”
马皇后从朱标手里拿过那只布袋,塞回了朱元璋的手里。
“重八,这些还是你自己好好地用吧,你比标儿经验更老道。”
“妹子你这话说的……哈哈哈,吃饭吃饭。”
朱元璋可不敢告诉旁人。
他是因为最近乖孙总在旁边跟着看奏疏,总能提出一些角度特别的见解。
所以他才想着,要不让乖孙到年底之前,一直跟着他批奏疏,朱笔写不顺,帮他盖个玉玺总没问题吧。
结果还没等他说明缘由,乖孙先把大宝剑给抱住了。
早知道就不逗乖孙了。
朱元璋反思完,决定明日和乖孙商量一下,要不给乖孙加一笔盖章费,让乖孙慢慢地掌握使用玉玺的经验。
……
进了冬月,距离过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
各县便开始忙着准备,将一年的刑案和赋税等归拢好,该往京城送的往京城送。
由于李善长揭发了空印案,朝廷单独列了一项路途损耗的支出,缴税实物难以运输的,可以根据当地物价,换成银子,而各地物价,朝廷早已有了底细,容不得任何人弄虚作假,坐地起价。
于是,各个府县该查缺补漏的,都要重新查验一遍登记入库的流程,才敢向上级送批审报。
“以前先盖印再写数目,这种省事的日子,再也回不来咯。”
每每这时,负责终端申报的县衙账房还有书吏,大家就忍不住痛骂李善长多管闲事。
同时也有不少人,感谢郑氏兄弟,保住了大家的小命。
骂归骂,谢归谢。
不论是能吏还是庸吏,洪武八年这一年的冬月,注定都要在点灯熬夜中度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往后的干吏们也要这么严谨的登记查账。
想到这里,大家的心理就平衡了许多。
“来年登记入库,必须实物实到实收,缺一粒粮都不行。”
“早该这么干,天天灵活办事,最后苦的是我们,以后堂尊来了,支取用度,也要按照朝廷的规定,先拿条陈登记再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