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高卢的育碧(第2页)

1984年,五人成立了一家邮购公司,主要代理电脑零件和教育类软件。

五兄弟各司其职:老大负责技术和运营,老二负责财务,老三伊维斯负责拓展市场,老四老五负责行政管理。后来,眼尖的克劳德又发现高卢的游戏市场规模巨大,但是种类不全,特别是米国游戏不多,在本土售卖米国游戏有利可图,于是开始代理进口游戏软件,甚至还说服了eA、雪乐山(sierra)、卢卡斯艺术(LucasArts)等大型游戏公司进行版权合作。

在那之后,店里时常会光顾一些年轻人,推销他们游戏的创意,小伙子们日益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我们知道什么游戏受欢迎,也都喜欢玩游戏,为什么不自己开家游戏公司呢?

1986年3月,新公司成立,取名“育碧”(ubi)。ubi是英文单词ubiquito(无所不在的)的缩写,可见当时五兄弟们的“野望”。

“既然心里有个远大的目标,那就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吧!”

为了招募到更多的游戏人才,育碧在杂志上举办了有奖编程大赛,大奖是一台价值不菲的个人电脑,这吸引了一个叫米歇尔·安塞尔的天才少年,他将自己编程生成的动画短片投递了过去。当安塞尔满心期待的等着奖品的时候,接到了一通来自育碧的电话:

“你的作品不错,不过我们并不打算让它拿到第一名,朋友,你想来我们公司上班吗?”

育碧希望安塞尔能帮忙完成一款动作解谜类游戏。安塞尔花了半年时间包揽了游戏的编程、动画、图形、音乐部分。作为感谢,育碧把高卢第一台gaboy送给了安塞尔,并希望他能够将游戏移植到gaboy上。也因此,安塞尔获得了大量经验与技术方面上的积累。

当同期的开发商大都还在为Aiga电脑和苹果电脑开发游戏的时候,育碧就已经为任天堂和世嘉开发游戏了,这为育碧日后在主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久后,育碧将开发团队集中到了巴黎,他们决心制作一款可以受到各国玩家喜爱的游戏。当时动作闯关类游戏深受那个时代的玩家欢迎,尤其是在欧美玩家群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