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夜谈(第2页)

 

而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宋素卿。

 

原名:朱缟。

 

此人被倭国人带到了倭国,随后成了细川氏家臣,代替细川氏与明朝贸易。

 

而也正是因为他,才导致了一系列的事件。

 

在此过程中,倭国为了表明所谓的诚意,释放了诸多了被他们掳掠的大明商贾、百姓。

 

这一切的原罪,与其说是嘉靖的过失,但事实证明,完全是因为朱元璋为了万国来朝的虚荣,不惜倒贴才纵容了倭国。

 

在徐孝先看来,倭国人向来都是养不熟的狗。

 

你一旦对他退让一次,那么他就会步步紧逼,甚至认为你怕了他。

 

“臣以为……我大明缺银是不争的事实,倭国银矿丰富同样是不争的事实。

 

与倭国贸易于我大明大有裨益,但与倭国强硬也是需要摆明的态度。

 

因此,臣认为可再次开设浙江、福建市舶司与倭国贸易,同时严厉打击倭寇。

 

必要时进行严酷的杀戮也不是……。”

 

“混账。”

 

嘉靖沉声道:“若是戮杀倭寇,倭国岂会与大明贸易?”

 

“扶植一方打压一方便是。”

 

徐孝先从容说道:“倭国如今内讧激烈,只要大明选其一便可。顺眼了继续堪合贸易,不顺眼了换一家贸易便是。

 

何况,这与我大明商贸而言,一年的进项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笔收入即可以用于往后修筑城墙,也可以用来抵御鞑靼人。

 

同样,浙江、福建商贾有钱了,朝廷的赋税也便可以……。”

 

“去了一趟杭州,难道你不知道朕为何废市舶司?”

 

嘉靖皱眉问道。

 

“臣自然是知道,一是倭国人贿赂市舶司官员,使得赋税都入了私人口袋,于朝廷无益。

 

二是因市舶司归浙江、福建所辖制,每年上缴给朝廷的赋税也就寥寥无几。

 

臣的意思是于朝廷建总市舶司,脱离地方行省,直属朝廷辖制。

 

如此一来,少了一道盘剥,既有利于浙江、福建商贾、百姓,同样也有利于朝廷。

 

在臣看来,如今没有任何人比朱纨更适合。”

 

嘉靖皱眉,其实到现在,他脑海里对于徐孝先没有多少逻辑劝谏,也没有理解多少。

 

但还是问道:“那朝廷又该如何选择与倭国哪一个势力往来贸易?”


 

“简单,谁有利于我大明朝自然选谁,谁给的银子……诚意最多自然选谁。

 

何况,如此一来,倭寇一事我们同样可以施压于他们。

 

若是无法节制倭寇,我们便可以更改贸易对象,从而迫使他们自己来对付自己人。

 

而不是由我大明替他们管教。

 

总之,臣认为在倭寇一事儿上,朝廷完全可以两手谋略无需诚意。”

 

两手谋略、无需诚意?

 

嘉靖冷笑一声,无非就是谁对自己有利便倾向于谁。

 

但显然徐孝先的提议,也有让他心动的地方。

 

那就是倭国有大量的白银,而有了银子,朝廷就有了钱。

 

有了钱,便可以修筑京师外城,同样,也可以用来修筑边疆长城。

 

可……出尔反尔岂是天朝之所为?

 

岂不被人笑话出尔反尔?

 

“此事容朕考虑考虑。”

 

嘉靖虽有意动,但身为大明朝的皇帝,朝廷的颜面与皇室的颜面才是他考虑的首要。

 

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看着徐孝先问道:“这事儿你可曾跟其他人提及过?”

 

“没有,臣也只是自己在心里想想,未对任何人提及过。”

 

“那就最好给朕烂在肚子里。元日后,好好种你的地,以及……有多余的心思,不妨多放在草原上让朕安心才是。”

 

嘉靖看似语气冷淡。

 

但不管是黄锦还是福善、杨增,甚至是徐孝先,都从嘉靖的言语里听到了一丝弦外之音。

 

那就是徐孝先的提议,嘉靖并未彻底的否决。

 

“是,臣一定尽心竭力。”

 

徐孝先说道。

 

谈及倭国的事情,让嘉靖也失去了继续跟徐孝先谈话的兴致。

 

看了看站在不远处、谨小慎微的程兰一眼,嘉靖脸上的笑容瞬间和蔼了很多。

 

语气柔和道:“今日辛苦你了,朕看你一直都没怎么动筷子,跑前跑后的一直伺候着他们了,着实辛苦了。”

 

“民女……民女深感荣幸,更是谈不上辛苦。”

 

程兰说话时声音都有些颤抖。

 

在她看来,嘉靖感谢自己,还不如让自己跑来跑去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