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165章 忠良义士李公逸惨遭杀害(第2页)

 李公逸闻言,稍加思虑,说道:"速派快马西进,经襄城绕道向长安求援!"

 当信使历经艰险抵达长安时,唐高祖李渊在太极殿召集重臣商议。兵部尚书屈突通进言:"陛下,雍丘距长安五百余里(约合今270公里),中间隔着王世充控制的伊州(今河南汝州)、襄城(今河南襄城)等七州之地。我军若强行东进,恐遭围点打援啊!"

 在地理方位上,雍丘位于长安正东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270公里,其间要穿越熊耳山、伏牛山余脉,途经的郑国州县包括:伊州(汝州)、襄城、阳翟(今禹州)、新郑等地。这些险要地形和王世充的驻军,构成了阻隔唐军东援的天然屏障。

 然唐高祖李渊审时度势,认为"道阻且长,救之不及",只得含恨作壁上观。李渊长叹一声,对信使道:"非朕不救,实乃鞭长莫及。传谕李卿,可相机突围。"

 眼见外援无望,李公逸毅然将守城重任托付族弟李善行,亲自率百余轻骑冒死西奔。这支马摘鸾铃的小队昼伏夜出,却在襄城驿道遭伊州刺史张殷伏击。这位昔日同僚深谙李公逸用兵习惯,早在必经之路布下天罗地网。

 被押解至洛阳含嘉殿时,李公逸的囚衣上仍沾着汴水岸的泥土。王世充戟指喝问:"朕待卿不满,何故叛郑?"

 李公逸昂首答曰:"吾闻良禽择木,昔从公为诛暴隋,今事唐主为安黎庶。"

 这番掷地有声的回答,刺痛了僭越称帝者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