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秦王李世民收复李唐“龙兴之地”晋阳城(第3页)
话音未落,西南天际突然腾起三支火箭——那是李世民与李积约定的攻城信号。王猛刀锋微颤间,唐俭已夺过钥匙,率众封存了库中九千副明光铠、三百架伏远弩。
李世民率唐军重新驻扎晋阳城,他亲自督导唐俭清点府库,将被掳百姓编入军屯重授田亩,更以缴获的突厥战马组建新骑兵旅。
这种"以战养战"的策略,既避免了因追击流寇导致的战线过长,又通过恢复生产迅速重建了对抗窦建德、王世充的战略预备队。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决策的精准,当半年后处罗可汗扶持企图反攻中原时,晋阳已筑起可支撑十万大军三年的粮储,当地百姓自发持械守城,这正源自李世民当日"不安边境,不修武备"的深谋远虑。
秦王李世民重新收复晋阳后,刘武周攻占的所有州县全部归入唐朝版图。
四月二十九日,当李世民踏过晋阳朱雀门断裂的闩锁进入城中时,标志着刘武周集团在河东的全面崩解。这场持续十四个月的拉锯战中,刘武周曾鲸吞并州(太原)、介州(介休)、石州(离石)、浩州(汾阳)、吕州(霍州)、晋州(临汾)、绛州(新绛)、浍州(翼城)、韩州(襄垣)、西河郡(汾阳)等三十六州县,其势力范围北抵楼烦关与突厥接壤,南压绛州威逼潼关,西控龙门渡威胁关中,最盛时几乎将李唐政权挤压回陇右一隅。
但随着尉迟敬德献介休、杨伏念降晋阳,河东全境犹如多米诺骨牌般倾倒,吕州刺史冯端献霍山七隘,隰州守将张万岁开永和关,连最顽固的浩州城也在五月三日升起唐旗。这场雪崩式的归附不仅让李唐重获河东盐池(解池)、太原兵工作坊、汾河谷地粮仓三大命脉,更使李世民得以抽调五万河东子弟充实玄甲军,其中来自西河郡的弩手、浩州的铁匠、绛州的轻骑后来成为荡平王世充的精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对当时天下格局最致命的冲击,在于突厥处罗可汗精心构筑的"北周南郑"战略的彻底破产,其原本计划以刘武周制衡李唐,以王世充消耗关中的双保险,随着晋阳仓百万石存粮重归唐军,反倒让窦建德陷入河北、河南两面受敌的困境。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当长安太极殿收到河东捷报时,唐高祖李渊当庭焚毁了半年前拟定的"弃河东、守潼关"诏书,这个动作通过各州进奏院传遍天下,实质宣告了李唐从割据政权向天下共主的蜕变。
刘武周、宋金刚的败逃,致使历史在此来了个急拐弯,若无河东三十六州县的闪电收复,便不会有半年后李世民东出函谷决战王世充的底气,更遑论以太原为跳板、贞观四年一举荡平突厥的宏图。
同时,这场骤起骤灭的联合异族割据方式,既暴露了依附异族势力的致命缺陷,更印证了李世民"争天下唯在人心"的战略远见。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