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郑”政权深陷洛阳困局(第3页)
“陛下可知唐军最怕什么?”杨公卿看到王世充望向自己,轻抚腰间銙带,声音如毒蛇吐信般尖声细气说道:“不是洛阳城墙,而是关东人心。李世民打着吊民伐罪de 旗号,我们便该让天下人知道,谁才是暴君!”他掏出一卷帛书:“长安细作来报,一个月前李渊夏县屠城,至今城内尸臭未消。若将此消息尽散入城中,百姓必然会奋起抵抗!”
王世充瞳孔骤缩。他太清楚这招的阴毒,当年李密正是用类似手段离间他与杨侗。
王世充拔剑砍翻案几,碎木溅到王玄应脸上:“传朕旨意!即日起:洛阳诸门筑瓮城,拆民房取石;征十五岁以上男子入伍,违者斩;私议唐军者,族诛!”
他剑锋指向单雄信:“给你三千铁骑,提唐将首级来见!”最后盯着杨公卿近乎咆哮道:“把那消息放出去,要快!”
当第一缕晨光照进显德殿时,洛阳城的哭嚎声已此起彼伏。王世充抚摸着杨侗坐过的龙椅浮雕,低声呢喃着:“李世民,你要做光武帝,朕便当王莽!”
之后,王世充急忙从各州镇选拔精锐士兵集结到洛阳,设置四镇将军职位,招募士兵分头驻守洛阳的四座城池。
王世充称帝后,其实际控制区以洛阳为中心,但受唐军持续压缩,至武德三年七月时,其有效统治区域已大幅缩减,此时王世充仍控制的州县主要包括河南核心区的洛阳、偃师、巩县、虎牢(今荥阳汜水镇)、怀州(今沁阳)、汴州(今开封)、郑州(今郑州)、豫州(今汝南)等。
部分史料提及王世充此时名义上仍宣称对滑州(今滑县)、亳州(今安徽亳州)、宋州(今商丘)等地拥有主权,但这些地区实际已受唐军或窦建德势力渗透,控制力非常薄弱。
随着李世民于同年七月开始围攻洛阳,王世充实际掌控的州县迅速瓦解,仅剩洛阳及周边要塞孤守。
王世充设置的“四镇将军”源于其分兵扼守洛阳外围四大战略支点的防御策略。洛阳城防体系复杂,除主城外,周边有多个卫星城及要塞。王世充为应对唐军围攻,将精锐兵力集中于四座关键城池,并委派心腹将领统领,故称“四镇将军”,取“镇守四方要冲”之意。
四镇将军中,王君廓镇守金墉城(洛阳西北角要塞,扼守邙山与黄河通道);单雄信,镇守含嘉城(洛阳东北粮仓含嘉仓所在,控制粮储);郭士衡镇守东城(洛阳东侧屏障,防御来自虎牢关方向的进攻);杨公卿镇守曜仪城(洛阳宫城北侧军事堡垒,拱卫宫禁)。部分史料对具体将领存在争议,如《新唐书》提及张镇周等将领,但主流记载以上述四人为准。
王世充分兵驻守的四座城池,均为洛阳防御体系的核心节点,金墉城位置在洛阳西北,邙山南麓。此地居高临下控扼黄河渡口与西进通道,是洛阳西北门户。李世民曾亲攻金墉城,久攻不下,足见其险要。
含嘉城位于洛阳东北,是大型粮仓含嘉仓所在地,仓内存储洛阳军民粮草,为守城命脉。单雄信驻守此处,意在确保粮道安全。
东城在洛阳东侧,毗邻洛水,是阻挡唐军自虎牢关(东面)进攻洛阳的必经之路,郭士衡在此布防以拖延唐军推进。
曜仪城位于洛阳宫城北侧,紧邻皇城。该城直接护卫宫禁,可防止唐军突袭核心区域,杨公卿驻此彰显着王世充对洛阳势力中枢安全的重视。
尽管王世充依托四镇将军分守要塞,但唐军之后采取长期围困战术,切断其粮道,最终导致洛阳孤立无援。而四镇将军的设置反映了王世充“以点控面”的防御思想,但其政权内部离心离德(如单雄信后降唐),加之李世民战略高超,终致郑政权覆灭(621年五月王世充降唐)。
王世充在武德三年七月的部署,是其困守洛阳的最后一搏,四镇将军与四城防御体系虽具战术价值,却难挽颓势,成为隋唐易代之际的关键战役。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