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17章 唐将李仲文暗通突厥的千古悬案(第3页)

 这位晋阳首义元从的声音在殿宇间回荡,檐角铜铃应声作响。萧瑀却持笏反对:"李总管乃唐起兵旧臣,单凭胡将一纸密报便定谋逆,恐寒四方将士之心。"

 争执间,封德彝突然指向殿外晨光:"诸公且听,秦王此刻正在洛阳城下苦战,若并州生变,则我大军腹背受敌!"此言一出,满殿寂然。

 李渊闭目良久,忽命内侍捧出三枚鱼符:"传诏:太子建成即刻持此符节赴蒲反,河东诸军皆受节制;礼部唐俭携《氏族志》稿本赴并州安抚士族;着宇文颖率千牛卫驰往太原,宣敕暂废总管府。"

 此三项措置暗含精妙算计。太子李建成督师蒲反,既利用其"陇西军事集团"背景震慑代北豪强,又以储君亲临前线彰显朝廷重视,更将河东兵权从秦王府系将领手中剥离;唐俭作为李渊太原起兵时的"晋阳宫副监",携未定稿的《氏族志》北行,实为向并州士族暗示朝廷将重构门第秩序;而撤销总管府建制改为州府,则是李渊吸取隋末教训的"强干弱枝"之策,正如其私下对裴寂所言:"昔汉高祖伪游云梦,今朕不过效其故智。"

 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在于时空把控,时值秋高马肥,突厥南下在即,朝廷必须抢在处罗可汗动兵前解决并州隐患。李建成离京当日,长安十二城门增派三重岗哨,朱雀大街实行宵禁,而唐俭车队中暗藏三百玄甲军,皆持特制"通关竹使符",可随时接管沿途关隘。这种外松内紧的布置,既避免刺激李仲文部曲哗变,又为后续行动预留伏笔。

 当宇文颖的使团抵达太原城下时,李仲文正于晋祠主持秋祭。使者当众宣读的敕书中,"着即入朝参议东征事宜"的温言与"暂罢总管府,军务移交长史"的冷语交织,恰如《贞观政要》所评"武德中制藩镇,常以春风化雨手段行雷霆万钧之事"。而远在蒲反的李建成,已着手重修北齐长城烽燧,此举不仅防备突厥,更将秦王李世民经营多年的河东防务体系纳入东宫掌控,这场看似针对边将通敌的应急处置,实为唐初权力格局重构的关键落子。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