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窦夏恒山郡守胡大恩归降唐朝(第2页)
副将苏烈,一位跟随胡大恩征战多年的虬髯汉子,猛地捶了下大腿,粗声道:“将军!咱们是夏王的臣子,血战到底便是!唐军虽强,未必啃得下咱恒山这块硬骨头!” 他眼中喷着火,却掩不住一丝对未知前路的焦虑。
“血战?为谁而战?” 掌书记崔文抚着稀疏的胡须说道,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这位素以智谋见长的文士直视胡大恩,“将军,恕卑职直言。夏王此去,胜则洛阳归他,我恒山仍是边鄙;败则玉石俱焚。李唐已据天下大半,其势如日中天。秦王李世民雄才大略,用人唯才。且观其待杜伏威等降将,皆以王侯之礼,绝非虚言。” 他拿起炭笔,在“长安”二字上重重一圈,“此乃大势所趋。困守孤城,粮尽援绝,外有强敌环伺,内无生民之望,徒令恒山父老与我等同殉,岂是智者所为?将军明鉴,归顺李唐,非为背主求生,实为保全一郡生灵,亦为我等及麾下将士寻一条活路,觅一方前程!”
崔文的话语像冰冷的锥子,刺破了苏烈一腔热血下的迷茫。苏烈张了张嘴,想反驳,最终却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颓然坐下,盯着跳跃的烛火出神。
胡大恩的目光在舆图上唐军控制的区域与标注着“突厥”的广袤草原间反复逡巡。他沉默良久,密室内只闻炭火爆裂声与窗外呼啸的风雪。终于,他转过身,眼中那份沉重的犹豫已被一种下定决心的清明所取代。他走到苏烈面前,按住这位老兄弟的肩膀,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说道:“苏烈,我知你忠勇。然忠义,非止于一人一姓。夏王待我恩重,我胡大恩铭记于心。但今日之势,守,是坐以待毙,赌上全城性命;降,或可存续薪火,保境安民。李渊乃李唐开国之主,气度恢弘。我等携恒山归附,助其安定北疆,共御突厥,亦是男儿建功立业之途!这非怯懦,是担当!”
他目光灼灼,转向崔文,接着说道:“崔先生所言,句句切中要害。与其坐困愁城,玉石俱焚,不如顺应天命,为生民,也为跟随我们多年的弟兄们,挣一个前程!” 他猛地抽出一支令箭,“啪”地一声折为两段,掷于地上,斩钉截铁,“我意已决!向长安,上表归降!”
苏烈看着地上断裂的令箭,又抬头望向胡大恩坚毅的脸庞。将军眼中那份为全局而忍痛的担当,最终消融了他心中最后的不甘。他霍然起身,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末将……遵命!将军所指,便是苏烈刀锋所向!”
崔文亦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激动,说道:“将军明断!卑职即刻草拟降表!”
腊月的寒风依旧凛冽,但密室内的烛火,仿佛因这艰难而重大的决定,燃烧得更加明亮。不久,一骑快马背负着恒山行台尚书令胡大恩的降表,冲破茫茫雪幕,向着长安的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