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唐朝刺史田世康攻取萧铣五州四重镇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当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统筹全局、部署诸军四面出击之际,对割据江汉的萧铣政权始终深怀警惕。为消除这一雄踞南方的劲敌对巴蜀门户的威胁,他特遣密使疾驰黔州,敕令刺史田世康(史籍亦作田颢)举兵东进,直捣萧铣大梁腹地。
萧铣建立的梁国政权当时控制着长江中游至岭南的辽阔地域,其疆域以江陵(今湖北荆州)为都城,核心统治区覆盖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江西、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是唐朝统一战争中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萧铣政权以洞庭湖为腹心、武陵山脉为西陲的庞大割据版图,东起鄱阳湖口的浔阳城(今江西九江),西抵三峡险峻的夷陵要塞(今湖北宜昌),北控汉水南岸的竟陵(今湖北天门),南慑岭南咽喉始安郡(今广西桂林),纵横四千里的山河皆奉其正朔。江陵太仓中堆积如山的稻米滋养着四十万大军,巴陵郡(今湖南岳阳)君山岛水寨的楼船蔽日遮江,而湘江流域的长沙城头,冶铁工坊昼夜不息的炉火正锻造着吞噬唐军的刀锋。
在层峦叠嶂的武陵山西麓,萧铣的统治如藤蔓般缠绕着五溪蛮的领地。辰州(今湖南沅陵)的烽燧俯瞰着沅水湍流,思州(今贵州沿河)的戍卒扼守乌江渡口,费州(今贵州思南)的马场驯养着南疆战马,夷州(今贵州凤冈)的朱砂矿井为弩箭淬炼毒药,播州(今贵州遵义)的濮人首领向江陵进献虎皮盟书。这片山高林密的屏障上,洪杜镇(重庆酉阳)、信宁镇(重庆彭水)、都濡镇(贵州务川)、洋水镇(重庆彭水)四座军镇如同钢钉,将长江上游的预警链条牢牢铆进武陵山的岩层。
正月的长安城积雪尚未消融,太极宫两仪殿内烛火通明。唐高祖李渊凝视着悬挂于壁的荆襄舆图,指尖重重敲在萧铣割据的江汉腹地,沉声道:"萧铣此獠不除,巴蜀门户永无宁日。"
侍立御案旁的内史令萧瑀即刻趋前回应道:"陛下明鉴,臣观黔州刺史田世康三年来抚定獠蛮、整训士卒,其军熟知沅酉水道,若命其出乌江直捣辰州,必令萧铣首尾难顾!"
掌谏议的纳言陈叔达抚须补充道:"然则须密发敕令,李孝恭夔州舟师未备,此刻正需田世康在东线撕开裂隙。"
兵部侍郎杜如晦疾步展开兵籍册,说道:"黔州府兵堪调者四千,若许田刺史征发当地熟獠弓手,旬日可集万人。"
李渊听后,猛然击掌,烛影在黄门侍郎唐俭捧来的绢帛诏书上剧烈摇晃,下令道:"着即六百里加急密送黔州!敕令田世康举全州之兵东进,凡克城寨,准其便宜署官!"
当密封诏书由千牛备身携出朱雀门时,更漏正指向子时三刻,凛冽寒风中马蹄声碎,朝着武陵山深处的烽燧绝尘而去。
关于黔州刺史田世康的身世与生平,现存史料虽零散简略,却仍能勾勒出这位唐初边地将领的轮廓。他原为隋末乱世中雄踞西南的地方豪强,乘天下纷起之际掌控黔安郡(今渝东南、黔东北一带),成为一方实际统治者。当李渊于武德元年(618年)在长安建立唐朝后,田世康审时度势率众归附,被朝廷正式任命为首任黔州刺史,由此完成从割据首领到唐朝边疆大吏的身份转变。此后三年间,他以彭水为治所整军经武,既要弹压境内蛮族势力,更需直面东方强邻,拥兵四十万、割据江汉的萧铣梁政权。
武德四年正月,田世康迎来了生平最辉煌的时刻。他奉唐高祖密令,亲率精锐沿乌江东进,如尖刀般插入萧铣控制区,短短数日内连克五州之地及四座军事重镇。这场雷霆攻势不仅斩断萧铣长江上游防线,更与李孝恭、李靖在夔州的战备形成战略呼应,为十月唐军主力顺流而下平定萧铣扫清侧翼。此战之后,田世康之名载入《资治通鉴》的胜利篇章,其善用地利、果敢进取的将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