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秦王献奏紧逼东都,高祖御案筹策下诏双重规训(第2页)
入承天门后,因是前线秦王李世民加急军务,未按常例赴尚书省交割文书,中书令萧瑀亲引宇文士及踏着玄武门石阶,直趋神龙殿暖阁。当宇文士及将存有体温与炭痕的虎牢关地图铺展在御案时,李渊指尖抚过"黑石峡"焦痕轻笑道:"二郎烧了王世充的粮,倒要朕替他扫灰了。"
宇文士及此程约450唐里(今380公里),耗时三日属极限速度(常规驿传需七日),此刻距洛阳大营启程仅六十二个时辰,而潼关以东的黄河冰面上,河东输往洛阳前线的粮队正与他相向而行,帝国战争机器在冰封的河山间咬合成致命齿轮,河东粮队正将粟米运抵李世民围城大营。
在隋末乱世的血色烽烟中,宇文士及的人生轨迹如同破碎河山的倒影。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宫变的那个雨夜,时任隋炀帝内史侍郎的他正在扬州离宫值宿,忽闻家族堂兄宇文化及叛军的铁靴踏碎琼花殿玉阶,这位时年三十四岁的关陇贵胄竟当机立断,解下御赐麒麟金带贿通玄武门守将,单骑冲出重围时,背后传来南阳公主(其妻)抱着幼子哭喊的凄厉之声。
三个月后他现身黎阳仓城,腰间却已换上瓦岗李密的狼头符牌,以行军长史身份为叛军草拟讨伐宇文化及的檄文,墨迹未干便亲率轻骑焚毁宿国公麦孟才的漕船队。当虎牢关的秋风卷起武德二年(619年)的落叶时,他却又出现在太原唐军大营:李渊握着当年同任隋殿内少监时的旧箭囊大笑:"闻卿三易其主,终归吾彀中!"
之后,在浅水原之战的血色黄昏成为他命运转折点。时任秦王府骠骑将军的宇文士及率二百玄甲军突入西秦薛氏军阵,铁槊挑飞薛仁杲的帅旗后,左肩被流矢贯穿仍死守陇山隘口,直到李世民主力完成对西秦军的合围。此战缴获的吐谷浑宝弓后来成为秦王赐他的信物,弓弣上至今留着洛阳城头投石砸出的裂痕。
李渊在太极宫暖阁展开李世民请求缩紧包围的奏章时,指尖正摩挲着宇文士及带回的那卷染着虎牢关焦痕的地图,窗外飘雪压弯了承天门外的松枝。这位开国帝王凝视着"黑石峡"三个炭灰写就的小字,突然对侍立阶下的宇文士及发出那段载入《资治通鉴》的着名诏令:"归语尔王:今取洛阳,止于息兵,克城之日,乘舆法物,图籍器械,非私家所须者,委汝收之;其余子女玉帛,并以分赐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