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66章 秦王献奏紧逼东都,高祖御案筹策下诏双重规训(第3页)
用今天的话说,李渊的本意就是“回去告诉你们秦王,此番攻打洛阳,目的在于止息干戈。攻克城池之日,皇家的车驾仪仗、天文图籍、兵器器械等国家重器,凡非私人所需之物,均由他负责收缴保管;其余的金银绢帛、人口财物,全部赏赐给作战将士"。
这句诏令的深意远非表面赏罚那般简单,此刻长江上的李孝恭水师正逼近江陵,而河北窦建德旧部仍在漳水畔蠢动,若洛阳战事迁延日久,初生的唐帝国恐将陷入三线溃烂的危局。李渊刻意将"止於息兵"四字咬得极重,实则是向次子传递帝国最高战略,此战必须速决!
当李渊把"乘舆法物"与"子女玉帛"分别强调时,朝堂老臣都听懂了弦外之音,即是准你李世民用财帛收买三军死力攻城,但传国玉玺和天文图谶必须干干净净送还长安,这是给太子李建成的江山,秦王不可染指。李渊之言更精妙处在于"委汝收之"的授权,既让前线将领看到破城后攫取财富的希望,又用"非私家所须"的紧箍咒控住秦王野心。
待宇文士及捧着诏书再返洛阳战场时,高祖李渊案头已摆开封赏李孝恭的诏书草稿,长安太极殿的漏壶声里,开国皇帝正用这纸诏令同时计量着平郑(洛阳王世充)时辰、次子(李世民)权柄与帝国版图重构的微妙天平。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