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82章 突厥寇汾阴失利(第2页)

 颉利可汗指尖摩挲着弯刀,寒光在瞳中跳跃,微抬眼皮冷冷的说道:“本汗记得,父王启民可汗当年被亲族追杀,是隋文帝赐他蓝突厥金冠。“说着,他将刀尖指向杨善经,以调侃的语气说道:“你们汉人,现在倒求着突厥救命了?”

 杨善经猛然抬头,眼泪混着颊边尘泥,颤声说道:“正因文帝对突厥有再造之恩!今李唐伪朝篡国弑君,可汗若扶立杨政道殿下光复大隋,便是草原昆仑神钦定的正道教主!届时黄河以北州郡,皆可为可汗牧马之地!”

 义成公主此时悠然起身,言道:“咄苾!当年雁门之围,杨广…我皇兄被始毕可汗困在孤城。如今他儿子杨政道就在定襄帐外,你难道要让隋室血脉断绝在突厥王庭吗?!”

 颉利可汗看到义成公主发话,沉默片刻,大声道:“够了!告诉王世充,二十日内,本汗的附离狼骑会饮马汾水!让他用洛阳粮仓…喂饱我的战马!”

 正如义成公主所说,隋炀帝之孙杨政道被突厥安置于其控制下的定襄城,颉利可汗深以为然,最终听取了他们的请求,发精兵攻往太原。

 唐高祖李渊因中原群雄割据未平,对突厥始终采取隐忍怀柔之策:岁输金帛、称臣纳贡、开关互市,乃至默许突厥在边境纵兵掠边。然颉利可汗视唐廷退让为软弱,所求日益骄横,索要河东盐池、强征战马十万、勒令割让河套牧场,更屡次遣使直入长安殿堂,倨坐御阶索赏,言辞悖傲如训臣属,这也是颉利可汗此次敢于发兵唐朝属地的原因之一。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十六日,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入侵唐朝的汾阴县。突厥颉利可汗亲率精锐骑兵,自其漠南王庭(约在今内蒙古中部)南下,沿黄河河套东侧快速推进。其主力选择穿越吕梁山与黄河之间的狭窄走廊(今山西西北部河曲、保德一带),避开唐军重兵布防的雁门关等传统要塞,意图利用骑兵机动性实施快速穿插。这条路线可直插河东腹地,既能威胁关中东北屏障,又能劫掠富庶的汾河谷地,是突厥南侵的经典路径之一。

 颉利可汗选择首攻汾阴县,核心原因在于其不可替代的战略地理位置。汾阴县(此时为泰州治所,原属蒲州)位于黄河东岸、汾河汇入黄河的河口以南,扼守河东地区西向黄河渡口及南下汾河谷地的咽喉。控制汾阴,突厥骑兵便能获得一个稳固的渡河前进基地,既可向西威胁关中平原的侧翼(隔黄河与长安所在的京畿相望),又能沿汾河南下扫荡晋南富庶地带,或向东进逼河东重镇蒲州(今永济)及盐池产地,更能向北威慑李唐龙兴之地太原的南部门户,可谓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