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82章 突厥寇汾阴失利(第3页)

 唐代的汾阴县,其核心区域大致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部的荣河镇一带,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形成的三角地带。此地地势相对低平,河岸稳固,是黄河中游的重要古渡口之一(如着名的汾阴渡),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水陆要冲。其沃野与便利的水陆交通,使之成为河东粮赋物资的重要集散地。

 从地理方位上看,汾阴县(今万荣荣河镇)位于太原(唐北都,今太原市)的西南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350公里。太原地处汾河谷地北端、吕梁与太行山脉环抱的盆地,而汾阴则位于汾河谷地最南端、靠近黄河出口处。突厥若占据汾阴,等于在太原以南的富庶平原打入一个楔子,切断太原与南部州郡的部分联系,并能以此为跳板,对太原形成南、西两个方向的潜在合围态势。

 突厥此次入侵来势汹汹。颉利可汗凭借其强大的骑兵优势,迅速突破边境防御,兵锋直抵汾阴城下。唐军方面,并州总管(负责太原及周边防务)的李仲文因"暗通突厥"谋反罪被斩首,李渊紧急任命堂弟襄邑王李神符接任并州总管,主持太原防务。

 李神符派部将姜宝谊率精锐驰援汾阴,唐军采取"据城固守+侧翼奇袭"战术,依托汾阴县城及周边有利地形进行防御,战斗颇为激烈。虽然突厥骑兵野战能力强大,但在攻坚战中优势减弱,唐军成功守住了城池,挫败了突厥一举攻占汾阴的战略意图。最终突厥军在城外进行了劫掠,但因未能速克城池且担心唐军援兵,在遭遇一定损失后撤围北返。

 此役虽以唐军成功守城告终,但突厥对汾阴的进攻充分暴露了河东防线的脆弱性。颉利选择汾阴作为首要攻击点,精准地击中了唐朝在河东地区防御链条上的关键节点,显示了其利用地理优势进行战略打击的能力。此战也进一步刺激了颉利对河东财富的贪欲,为后续更大规模的入侵埋下了伏笔。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