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祖母所留两块玉!一块为“虞”,一块为“怀”!一封圣旨!

 第126章 祖母所留两块玉!一块为“虞”,一块为“怀”!一封圣旨!

 对于朱应而言。

 与麾下将士有关,抚恤有关。

 这些事情根本不敢有任何疏漏。

 作为兵士,他深知战场凶险!

 作为将领,他深知军中之苦!

 朱应更深知麾下那些血洒疆场,战死沙场的袍泽们,在战死之后,他们家小全指着朝廷的抚恤度日。

 若是因自己稍有疏忽,致使抚恤被他人贪墨,那无疑是朱应一生都难以释怀的罪过。

 就在这时!

 卜万缓缓站起来,目光落在桌上那封金色的圣旨上,走上前,双手稳稳将圣旨捧起,随后转身,神色严肃向着朱应走去:“朱将军。”

 “朝廷兵部不久前送来了一封圣旨。”

 说话间,卜万已走到朱应面前,双手郑重的将圣旨递向朱应。

 “难道是有何要事?”

 朱应一边好奇地开口询问,一边伸出双手,也是双手郑重的接过圣旨。

 也就在朱应触碰到圣旨的刹那,立刻就出现了面板的提示。

 “领取圣旨一封,奖励普通宝箱一个。”

 一声提示后。

 紧接着,面板提示的声音再度响起:“恭喜宿主总计领取圣旨已达到十封,奖励一阶宝箱一个。”

 闻言!

 “竟然已经领了十封圣旨了,一阶宝箱。”

 “意外之喜。”

 朱应心中一喜,不过有了在战场上历练出的沉稳,脸上并未露出丝毫异样,只是将圣旨拿在手中,微微攥紧。

 “你自己看吧。”

 卜万表情严肃的说道。

 等待着朱应看完圣旨。

 “好。”

 朱应也没有丝毫犹豫,双手缓缓展开圣旨,迅速扫过上面的文字。

 仅仅一眼,他原本满是疑惑的脸上,瞬间浮现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随后,朱应缓缓开口说道:“辽东降卒整编之策已定,整编三卫,其中一卫降卒将迁移至我大宁府,驻守在会州地界。”

 “待得整编迁移之后,朝廷会派遣一个指挥使来节制此卫,不过直接的军事指令,军务,交给我来执掌。”

 “而且这一卫自总旗之上所有军官,都由我大宁边军有功将士担任,以此全权执掌整编军队,确保万无一失。”

 卜万听着,缓缓点了点头,又补充道:“往后,这一卫所的粮食供给也是由我大宁府承担。”

 朱应闻言,眉头瞬间紧锁,心中快速地思索着。

 片刻后,朱应抬起头,直接点破其中关键:“以我一个府域承担总计十万大军消耗,大宁或许维持不了。”

 如若不入军中,或许不了解军队的消耗有多大。

 但真正掌军之后,朱应才明白为何历史上养一支精锐军队有多么消耗钱粮。

 朱应心里十分清楚,军队的存在就意味着巨大的消耗。

 军队数量越多,对于国库府库中粮草钱财的消耗更是犹如一个无底洞,难以估量。

 大宁边军本就有五万卫所建制,且骑兵几乎占据了一半,养骑兵的成本极高,这也是因为朱应此前将整个建奴部落打劫,废了他们的骑兵,夺取了战马,才使得大宁边军骑兵数量大增。

 如今又要增加一个卫所,这绝非一个府域的赋税能够轻易承担得起的。

 毕竟,作为固守边境的军队,军饷是绝对不能短缺的,否则军心必将大乱。

 “此事朱将军无需担忧。”

 卜万看到朱应满脸的忧虑,连忙说道,带着一丝安抚的笑容:“太子殿下对此早有打算。”

 “我大宁府要供养的只有吾大宁边军,至于这一支整编卫所的钱粮消耗,朝廷会直接供给。”

 “如此就好。”朱应听后,心中的担忧立刻消散,放心地点了点头。

 实则。

 在朱应心底自有思忖,如若要克扣大宁边军将士的粮饷来补充这一支降卒,那他无论如何也是不愿意的,毕竟这些将士都是与他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兄弟。

 用自己袍泽兄弟的钱粮来补给这些降卒,那太过了。

 如若真的让大宁府域供给,那朱应就要直接上奏。

 “卫所整编五万兵卒。除了朝廷派遣的几个将领外,其余军官皆是自吾大宁边军调任。”

 “这一份名单还需朱将军去拟定。”

 卜万看着朱应,带着一丝期待的笑意说道。

 朱应听后,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当即笑着应道:“这种好事,我一定尽快拟定好,依功而晋。”

 他心里自然明白,此次征伐,诸多将士都立下了赫赫杀敌之功,可官位数量有限。

 如今多了一个五万人的卫所,除了将领外,其余皆是从边军调任晋升,这无疑是给麾下将士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晋升机会,他可绝不能浪费了。

 这

一次。

 定然能够让边军那些立下战功的将士们得到应有的回报。

 “朱将军。”

 这时,黄垚从一旁站起身来,双手捧着一封名册,神色恭敬地走到朱应面前,微微弯腰,将名册呈上,说道:“这是卫镇抚依军功所定的边军晋升名册,请将军一阅。”

 朱应伸手接过,目光迅速在名册上扫过。

 只见名册上写着:“陈亨,张武,晋指挥同知。”

 “魏全,庄伟,晋指挥佥事。”

 “罗华,晋守备……”

 只是一扫,边军诸多熟悉的名字就映入朱应的眼中。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他麾下的主要战将,每一个都是与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生死与共的兄弟,对他十分信服。

 “依功而晋。我没有任何异议。”

 “就以此名册上禀兵部吧。”

 朱应合上名册,表情认真而严肃,对着黄垚说道。

 “下官领命。”黄垚也当即点头领命。

 议事继续进行!

 接下来,有关于军务诸事,朱应皆是全神贯注,一一回应定夺。

 毕竟作为大宁指挥使,在军务方面,大宁自然是以他为主导。

 为了这些军务,朱应时而面带沉思,时而与卜万讨论,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宁边军的未来,关乎着边境的安宁。

 之后,众人又议定了诸多军务之事,诸如将领晋升、论功行赏等,事务繁杂琐碎,都需要仔细梳理。

 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悄然流逝,这些事情才基本上有了定论。

 “今日之议就到此吧。”

 卜万对着六房司吏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的轻松。

 “刚刚所定下的事情依次上禀户部,兵部。”

 “诸位先行下去处置吧。”卜万交代道。

 “下官领命。”六个司吏整齐地站成一排,齐声对着卜万一拜,随后纷纷有序地退了下去。

 待得他们离开后,卜万转过头,带着几分调侃的神情看着身边的朱应,问道:“感受如何?”

 朱应微微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十分感慨地回道:“如若每日都是这般繁琐,那我还是更喜欢在战场上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