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忽必烈等于刘必烈!大军北伐!(第2页)

 “论礼,应该是我来拜殿下。”

 郭英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双手,扶起朱棣。

 “大将军。”朱棣一脸严肃地回道:“礼不可废。如今吾乃是北伐军中的将领,可不是北平的燕王。”

 朱棣眼中透出对军中规矩的尊重。

 见此,郭英也不再多言,目光扫过朱棣身后的众将。

 李景隆,他自然是认识的。

 当看到了朱应,沐晟时。

 郭英立刻面带笑容地说道:“这位想必就是大宁边军指挥使朱应吧。”

 “末将朱应,见过大将军。”朱应当即抱拳行礼。

 “好。”郭英立刻笑着夸赞了一句:“本将在应天就久闻朱将军之名,如今一见,果然是年轻俊杰。”

 一边说着,一边上下打量着朱应,眼中赞赏之意愈发明显。

 “大将军过奖了。”朱应笑着回道,脸上笑容礼貌而谦逊。

 对于这些奉承夸赞的话,朱应已经习惯了。

 几乎那些不熟悉的人一见到了,要是位置高一点的,就是这样一句!

 如若位置比朱应低的,那就是久仰大名,要向朱应学习等等话语了。反正就是客套。

 虽然是武将,但在朱应看来,能够在如今洪武朝堂上生存下来的,每一个的心眼子都不小。

 他们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本领。

 “沐晟。”郭英目光又落在了沐晟的身上,笑着问道:“吾也有很久没有见过你父亲了,他可好?”

 “回大将军。”沐晟一脸正色地回道:“我来北疆时,父亲皆好,此番能够来到北疆参与北伐之事,更是末将之父一力促成,让末将前来北疆征伐学习,他日更好为大明效力。”

 “沐英将你送到北疆来是对的。”

 郭英笑着说道,微微点头,对沐英的做法表示认可:“虽说云南府周边那些宵小异族扰边不断,但都是一些小型战争,此番吾大明北伐,这才是真正的大战。”

 这时!

 李景隆开口道:“大将军,既然来了,那也是时候入营议事了。”

 “对对对。”郭英也点了点头,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蓝将军,常将军。”郭英对着身后喊了一声,声音洪亮。

 蓝玉和常茂也是缓步走了过来。看到朱棣后,蓝玉与常茂走上前,十分勉强地行了一个礼,从他们的动作和表情可以看得出,他们与朱棣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蓝玉微微撇嘴,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常茂则是翻了个白眼,满脸的不情愿。

 而朱棣也是看了两人一眼,不咸不淡地回了一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漠。

 “看来朱棣与蓝玉他们关系并不是那般融洽啊。”

 朱应看到这一幕,心底暗暗想到。

 不过,对于蓝玉与常茂,朱应自然也不会给什么好脸色,扫了一眼,懒得理会,微微扭头,将目光投向别处,仿佛这两人根本不存在似的。

 而两人也是如此,对朱应同样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随后。

 在李景隆引路下,众将纷纷向着主营内汇聚而去。

 营外,众亲卫手持长枪,身姿挺拔,戒备把守,指挥使之下的将领不得进入。

 营内!

 郭英居于主位,他的脸上带着一种威严的神色,眼中透出对此次北伐的坚定。

 朱棣,蓝玉坐在了左右首位。然后朱棣身边则是李景隆,朱应,张玉,沐晟;而蓝玉身边则是常茂,还有麾下三个指挥使。

 他们按照职位高低依次落座,神色肃穆,等待着军议的开始。

 “将地图抬上来。”朱棣大声道,声音在营帐内回荡。

 朱能等亲卫立刻行动起来,他们直接抬上来了一个巨大的沙盘地图,放置在了营帐中间。

 那地图制作得极为精细,山川河流、城池都呈现在众人眼前。

 “大将军。”朱棣指着眼前的沙盘地图说道:“末将镇守北平府以来,虽未曾离开大明与北元真正交锋,但也派遣了不少探子进入了北元探查。”

“有关于北元诸多兵力部署,还有城池,这地图上都有标注。”

 朱棣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详细地介绍着地图上的信息,透出对北平府周边局势的熟悉。

 “营内诸将对北元最为了解的莫过于燕王殿下。”

 郭英笑着说道,微微点头,对朱棣的能力表示认可:“此番吾大明北伐,还需燕王多多提意见啊。”

 “此乃末将职责所在,责无旁贷。”朱棣抱拳回道。

 看得出,朱棣在朱元璋诸子之中,的确是仅次于朱标的。

 他的能力不俗,更是能屈能伸。此刻军营内,他也没有摆王爷的谱,完全以一个普通将领的身份参与到北伐的筹备之中。

 要是其他的皇子王爷,或许真的会摆谱,在军中趾高气扬,难以服众。

 “北元,虽已经被赶出了中原。”朱棣站起来,走到沙盘地图前,手指着地图上北元的疆域,冷笑着说道:“但据说北元皇帝可是日日夜夜都觊觎着我华夏的中原大地。”

 “在与北平府接壤的北元疆域,北元更是修建了数十座城池,其中最大的一座名为新都,乃是北元的都城所在。”

 说着。

 朱棣目光划过,透出对北元的不屑。

 “此事。”郭英点了点头,说道:“吾倒是有所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