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忽必烈等于刘必烈!大军北伐!(第3页)
“北元,虽说是草原游牧族群,但自从入主中原后,倒是迷上了我华夏的城池建造,跑到了草原到处修建城池。”
“所以如今北元也分为多派。”
“一派是主张重新回到昔日他们游牧启帐的方式,而另一派,也就是北元的皇族还有皇帝主张修建城池,继续沿用我华夏礼仪,还有官制,各种都沿袭。”
“所以如今北元看着整体一块,看实则他们内部已经动荡不断了。”
郭英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对北元内部的纷争感到嘲讽。
对此,众将也都是纷纷点了点头。
对于北元,他们的了解也正是如此。
如果严格算起来,那就是北元帝国内分化成了一个守旧派,还有汉化派。
毫无疑问,这汉化派就是忽必烈的后代,也就是北元的正统皇族。
“忽必烈倒是有意思。”朱应听着这些,忍不住笑了起来,露出一丝戏谑的笑容:“难怪后世都调侃他叫做刘必烈。”
“没想到他的后代都被他熏陶了,这可是要立志做一个汉人啊。”
在昔日的大元灭宋之后,忽必烈就入住了中原,那时候那些元朝的皇族,贵族们就劝说忽必烈不要南下,会被汉人影响,但是忽必烈根本不听,然后,就变成了刘必烈了。
而且更为搞笑的是,当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意识到了昔日他那些同族的危害,甚至还举兵北伐,封狼居胥了!
最终,他深知草原异族之害,杀鸡儆猴,他那些同族被他杀得可叫一个惨烈。
也正是如此,昔日之因,今日之果。
北元如今内部的争端不定,也是当初忽必烈埋下的祸根。
北元强大实尚且可以镇压抚平,但如今北元衰弱,这一切自然都是难以抚平了。
“幸亏历史上出了刘必烈这种人物啊,留下北元内部的隐患才是我华夏之福。”
朱应心底暗暗想到,有着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当前局势的思考。
这时候,郭英目光一转,扫视营帐内的众将。
“诸位将军。”郭英大声道,声音中充满了威严与力量:“皇上信任,调动了三十万北伐之军,皆是吾大明之精锐。”
“此番一战,仍为进攻辽东一样,兵分两路。”
“一路,由主将蓝玉与副将常茂统领,二路,由主将朱棣与副将李景隆统领。”
“此番大战启,从何处开始动兵,从何处合兵,诸位将军可畅所欲言。”
说着。
郭英透出对众将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为北伐出谋划策。
蓝玉当即站了出来,带着一种豪迈之气,大声说道:“此番既是我大明主攻,那自然是要士气如虹,迎头对着北元杀去,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我大明调兵,北元细作必已经收到了消息,相信其边境重镇必有防御,要么,他们就龟缩在了城池内,要么,便是想要以骑兵之力与我大明天军交战。”
“只有可能是这两条路。”
闻言!
营帐内的众将纷纷点头。
蓝玉虽然狂傲,但是统兵征伐是没的说的。
他在战场上的勇猛与智谋,众人有目共睹,对于他的分析,大家都表示认同。
“大将军。”朱棣也站起身来,当即说道:“北元在与我大明接壤的边境一直在掳掠我汉家百姓修筑城池,意图以城池之力阻挡吾大明兵锋。”
“就末将所知,北元在边境修筑了十座边城,城高墙厚,互相拱卫,皆是防备我大明的兵锋。”
“此战,想要攻入北元,必须先行破北元
几座边城。”
“末将也愿为先锋,进攻这左边的边城,一一拔除,如此,必可破北元边境防线。”
朱棣眼中也透出坚定的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
“永昌侯所言极是。”
“燕王殿下也说的不错。”
朱棣刚说完,就有将领附和道。
“想要攻入北元,杀入北元老巢腹地,必须先行将北元的边城全部拔除。此番,末将也愿领兵攻杀。”
“末将也愿意为先锋,杀入北元。”
“末将也愿意……”
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表达自己的意愿。
看到蓝玉与朱棣,还有营内诸将皆是请命,郭英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缓步走到了沙盘地图前,仔细地看着地图上北元的十座边城。那十座边城仿佛十颗钉子,钉在了大明与北元的边境上,阻挡着大明军队的前进。
“北元这些城池的名字,倒是针对吾华夏啊。”
郭英扫过这些沙盘的城池,脸上挂起了一抹冷笑。
这些城池,镇汉城,镇夏城,奴汉城……可以说这十座城池全部都是针对大明所为,全部都是针对华夏的各种奴役之意。
看着这些名字,郭英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不屑。
“永昌侯。”郭英扫了一眼后,脸色变得凌厉起来,大声喝道。
“末将在。”蓝玉当即应道,声音洪亮有力,仿佛在向郭英宣誓他的忠诚与决心。
“本将命你率领麾下十五万兵马,从左路直击这所谓镇汉城,周围五座边城,全部拔除。”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