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朱元璋与朱标议召见朱应妻儿!(第2页)
朱权忐忑不安地回答,声音越来越小,身体也微微颤抖。
朱元璋哪怕只是一点动怒,他就害怕到了极点,这是发自心底深处的畏惧。
“咱让你去北疆,不是让你直接就藩。”
“在没就藩之前,你还算不上真正的藩王。”
“再者,这次是咱让你去的,咱和你大哥都没意见,难道还有人敢弹劾你不成”
朱元璋没好气地数落着朱权,眼中还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
除了自己的标儿,其他的怎么都这么畏畏缩缩
如果其他人看到了,只怕也会吃味。
“如此,儿臣明白了。”
朱权躬身行礼,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面对父皇,他始终难以放松,甚至心底有着深深的阴影。
“十七弟,孤给你一天时间准备。”
“你去宫中与你母妃好好告别,明日就启程。”
朱标微笑着说道,眼中满是关切。
相比于朱元璋对儿子们的严厉,朱标则是尽显长兄的温和仁厚。
“臣弟谢大哥。”朱权恭敬的向朱标行礼,随后又看向朱元璋,小心翼翼地问道:“父皇,儿臣可以去见母妃了吗”
“去吧。”朱元璋一挥手,示意朱权退下,也懒得多说什么了。
“谢父皇。”朱权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行礼后快步离开了文渊阁。
虽说贵为皇子,但他在十二岁就已经出宫了,没有旨意,根本没有机会入宫看望母亲。
“你觉得老十七能承担起北疆大宁的重任吗”
“相比于北平府!大宁府和辽东府才是未来北疆的战略要地。”
“咱以后可是打算让他节制一个卫所的兵力。”
看着朱权离去的背影,朱元璋陷入沉思,脸上带着几分担忧,手指不自觉的敲击着龙椅扶手,带着沉思之色。
“爹,老十七如今还年轻,需要好好磨砺。”
“而且大宁有朱应在,您的想法是让老十七节制大宁兵权,至于辽东兵权,还需要一位都指挥使来掌管。”
“北疆的布局,您不是早就定好了吗”
朱标笑着说道,话语中别有深意。
这意味着,未来北疆的大宁府和辽东府将设立一个都卫所,而朱应很可能就是都指挥使的人选。
“朱应,确实出色,但他还太过年轻,需要更多的历练。”
“至少,咱得见他一面,不然心里不踏实。”
朱元璋沉声道,语气里透出了谨慎与思考。
“爹说得对。”
“不过,我大明正需要年轻有能力的战将统兵。”
“虽然儿臣未曾见过朱应,但对他的能力深信不疑。”
“未来即便他真的晋升为都指挥使,儿臣相信他也能胜任。”
朱标笑着回应,语气中充满了对朱应的认可和看重。
“你啊,这么多年,咱还是第一次见你对一个臣子如此上心。”
朱元璋无奈地摇了摇头,老脸上也露出淡淡的笑意,他深知儿子一旦认定的事情,就很难改变。
“难道爹您对朱应不上心吗”朱标笑着反问,眼中带着一丝狡黠。
“怎么不上心”
“这朱应,着实让咱大吃一惊。”
“北元耗费无数财力物力修筑了十座边城,这些边城相互拱卫,驰援,还部署了重兵。”
“按常理,我大明即便出动三十万大军,也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攻破,毕竟元军兵力雄厚。”
“但朱应勇猛无畏,所到之处,无城可挡,硬是将战局提前了数月,不到三个月就下了北元的十座坚城,这般勇猛,前所未见!”
朱元璋感慨万分,老脸上也浮现出赞赏的神色,尽管北疆战事远在万里之外,但战报不断呈送到他面前。
让他很快就知道了战况战果。
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为朱应请功的军报。
有李景隆的。
也有作为大将军的郭英的。
“我大明向来擅长攻城掠地,北元想用坚城阻挡我大明兵锋,简直是痴心妄想。”
“只不过……”
朱标神色凝重,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虑,眉头微皱:“此番北疆送来战报,北元已经调集了十万铁骑,这是元帝的底牌,他们似乎准备以骑兵正面迎战我大明军队。”
“草原广袤,正是骑兵的主场,有这十万铁骑的存在,我军这一战可不好打。”
听到这话。
朱元璋神情也变得严肃,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这些战报他自然都看过,心中也清楚这一战的艰难。
哪怕是他,如若在战场上,似乎也没有应对之法。
毕竟广袤大地,骑兵就是主场。
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而大明的骑兵数量,远远不足。
而且在战力上也是不如。
毕竟北元的骑兵是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郭英、蓝玉,还有你侄儿都是将才,更何况还有善战的朱应。”
“咱相信他们能想出应对之策的。”
朱元璋沉声说道。
身处应天,尽管为北元铁骑忧心忡忡,但他也只能密切关注战场形势的变化。
不乱指挥,不乱干预。
保证充足的粮草供给,这就是他能做的。
就在这时。
“殿下,东宫传来消息,朱应妻儿已经顺利抵达应天,并且住进了皇上赐予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