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朱元璋与朱标议召见朱应妻儿!(第3页)
殿外。
金吾卫统领罗扬恭敬的禀告道,声音清楚传入了殿内。
“孤知道了。”朱标应了一声,沉声回道。
“臣告退。”罗扬禀告之后,行了一礼后,没有多言,转身退下。
“朱应妻儿到了,儿臣得找个机会见见他们。”
朱标笑着说道,眼中也是带着一种期待之色。
“怎么不让咱召见”
朱元璋调侃道,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眼中也透着对朱标的慈爱。
“此番他们是奉了儿臣的旨意来到应天的,理应儿臣先召见。”
“至于之后父皇是否传召,就看您的意思了。”朱标笑着回应。
普天之下,敢这样跟朱元璋说话的,恐怕也只有朱标了。
“行吧!”
“等北伐结束,朱应回到应天,咱再一起传召。”
“朱应妻儿既然来了,你要好好对待,千万别让他们受委屈。”
“当初朱应在军中崭露头角,淮西那帮人就多有不满。”
“在大宁时,他们没什么机会刁难,可到了应天,这帮人嚣张跋扈,千万别让他们伤害到朱应妻儿。”
“要是真出了这事,咱可不会轻饶。”朱元璋语气严厉,眼中透露出警告,甚至是杀机。
淮西。
如若不是朱标护着,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朱元璋的狠厉,满朝皆知。
“请爹放心,儿臣会妥善处理。”
“朱应为国立下无数战功,儿臣怎会亏待他的妻儿。”朱标郑重保证道,神色坚定。
皇宫,后宫!
淑芳殿。
宫殿内装饰典雅,透着一股宁静祥和,这里是朱元璋嫔妃之一杨妃的居所。
“十七皇子到!”
殿外,宫女清脆的通报声响起。
朱权脸上带着激动的神情,脚步急促,快步走进殿内。
看到母亲的那一刻,他眼睛一亮,急忙上前,恭敬行礼:“儿子拜见母妃。”
“还没到例行入宫的日子,你怎么今天来了”
杨妃看到儿子突然入宫,既诧异又有些惊慌,眼神中还透出担忧,连忙问道:“你该不会是没通报就擅自进宫了吧”
“母妃,儿子是得到父皇准许才进宫的。”朱权笑着解释,脸上洋溢着喜悦,根本掩饰不了。
“你父皇召你”杨妃表情微变,陷入沉思,带着几分担心:“难道出什么事了”
看得出来,杨妃在宫中一直小心翼翼,行事谨慎。
如今皇宫中没有皇后,但朱元璋的众多嫔妃都不敢争宠,她们心里对朱元璋充满了畏惧。
而且,皇后之位更是无人敢觊觎,那是宫中的禁忌。
曾经有个嫔妃,自以为受宠,竟提出想封后,结果被朱元璋直接打入冷宫。
有了前车之鉴!
别说是皇后之位了。
就算是后宫争宠,她们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所以朱元璋的后宫也是一片祥和,根本没有什么争斗。
“母妃,父皇已经下旨,明日儿子就要北上前往大宁了。”
朱权难掩心中的激动,十分兴奋地说道。
对于朱元璋的众多皇子而言,虽然在都城能享受荣华富贵,但也要接受严苛的教育,还要时刻面对严厉的父皇。
许多皇子在朱元璋面前稍有差池,就会犯下大错。
因此,大多数皇子都盼着能早日成年,就藩离开,这样就能在自己的封地逍遥自在了。
“真的”杨妃脸上也露出激动的神色,眼睛微微睁大:“就藩可是好事。”
“你在应天,娘整日提心吊胆,要是你就藩了,往后就能轻松自在不少。”
“是真的。”朱权肯定地点点头,接着说道:“不过,此番北上不是直接去大宁,而是先去北伐军中。”
“父皇有意让我去军中观摩学习,等北伐成功后,再去大宁就藩。”
“什么去北伐战场这太危险了!”
杨妃脸色骤变,原本兴奋的神情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担忧。
“母妃,这是父皇的旨意,而且儿子也愿意去。”
“这是难得的机会,如果能学到一些东西,日后在大宁就藩,也能建功立业,向父皇交差。”
朱权认真地说道,眼中尽是坚定之色,展现出他的决心。
看着儿子坚定的模样,杨妃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权儿,你也长大了,身为皇族男儿,藩王,一定要为朝廷、为你父皇和大哥恪尽职守,守卫边境。”
“说起来,唉……”
杨妃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伤感:“要是当初的皇长孙还在,现在比你还大一点,你们小时候关系那么好。”
“要是他还在,娘就不用为你的未来操心了。”
“可如今,一切都得靠你自己。”
“你去大宁就藩后,一定要好好表现,为国立功,让你大哥满意。”
杨妃耐心地叮嘱着,虽然她只是个妇道人家,懂得不算多,但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儿子深深的关爱,眼中也充满了不舍与牵挂。
“请母妃放心,儿子明白。”
“大哥宅心仁厚,对我们都很好,儿子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朱权重重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