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386章 达利安造船厂

尼古拉二世低头沉思,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苏霍姆林诺夫继续说道:“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在1903年时就有1200个工人和940台机器工具,每年可生产约支步枪。现在工人和机器又有增加,m1909相比m1891要复杂一些,要想在更短的时间内,大量生产,必须要有更多的工厂参与。”

 “准了”尼古拉二世只能同意,迫在眉睫,不同意也不行,想到波兰边境上的奥匈帝国陆军,尼古拉二世又道:“奥匈帝国的军队,已经换装了半自动步枪,我们马上要与他们开战,必须尽快装备半自动步枪。”

 “老臣明白,新生产的步枪,优先装备在波兰集结的部队。”苏霍姆林诺夫说道:“至于远东地区的部队,暂时后撤,用空间换时间。”

 尼古拉二世轻轻点头,他也认为远东地区,用空间换时间。

 “你现在是陆军大臣了(上任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想法?”尼古拉二世问道。

 苏霍姆林诺夫说道:“老臣自上任总参谋长以来,一直在计划改善帝国陆军,具体计划是这样的。”

 苏霍姆林诺夫详述了他的七点计划:

 第一,缩短三个星期的动员过程,消除德军动员安排超过俄军的差距;

 第二,实现军队的科技进步;

 第三,重振日俄战争失败后俄军的士气;

 第四,改进战时陆军的军需和增援的组织,使征兵成为真正防卫本土的事业;

 第五,裁减过多的要塞驻军,用裁下的军队组建重炮连、气球兵和无线电通信机构;

 第六,大量增加m1907轻机枪的数量,让每个步兵班里配三挺轻机枪;

 第七,每年征兵额增加了25万人,增加军官人数,改善俄军士兵的食物和服装。

 m1907轻机枪,口径7.62毫米,使用7.62x54毫米通用无底缘步枪弹,其实就是沙俄版的fA-26-j,只是外形做了简单的修改,但骨架依然是原来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其血统来源。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高度评价苏霍姆林诺夫的军事改革,他认为这七项措施使得俄军的作战能力大大提升,远超日俄战争时期。

 尼古拉二世捏着眉心,听完苏霍姆林诺夫的七点计划,总结成一句话:需要钱,需要很多钱。

 那么,沙俄有钱吗?不但没钱,还花光了未来很多年的钱。光欠法国的外债就按近80亿金法郎,还欠美国、英国、德国。对,没错,也包括德国,虽然不多,但确实有德国。

 钱从哪里来?尼古拉二世想想就头大。他认可苏霍姆林诺夫的七点建议,但是没钱。

 问题是,现在沙俄军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没钱,还没有枪,半自动步枪刚刚定型,生产装备还需要时间。

 “我知道帝国目前的处境,但我们真正依靠的从来不是钱。”苏霍姆林诺夫说道:“是广大的农奴,他们是战士,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资源。”

 尼古拉二世无语,彻底无语,直接把真相翻出来晒太阳的人,不是聪明人。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为什么要提拔苏霍姆林诺夫当陆军大臣。

 “我承认你说的是对的”尼古拉二世无奈地说道:“但是钱也不能没有,不然我们为什么向法国借那么多钱。”

 苏霍姆林诺夫皱眉,因为尼古拉二世说的也没毛病,廉价资源,不等于不花卢布。

 沙俄没钱,对奥匈帝国来说,这是大好事,天大的好事。

 奥匈帝国一边加速备战,一边铁血镇压塞尔维亚的反抗势力。

 而禁卫军这边,也在加速稳固尼布楚(赤塔),直接拘禁拒不配合的,反抗激烈的直接开枪。四方城的卡车一直跟在军队后面,随时等待后送。从尼布楚到七老图山脚下的四方城,直线距离大约1000公里,两天的路程。

 唐努乌梁海骑兵旅、狼居胥山骑兵旅、库伦骑兵旅、赤峰骑兵旅、哈拉和林骑兵旅、忽兰忽失温骑兵旅,禁卫军的六支蒙古骑兵旅,像六支巨大的狼群,游走在西伯利亚雪原上。

 沙俄远征军的禁卫骑兵2师,从人数和武器,到技战术,被全面压制。几次碰撞,损兵折将不说,彻底打没了骑兵2师的心气,哥萨克骑兵的荣光彻底黯淡。

 布鲁西洛夫很平静,他并没有因为吃败仗而气馁,站在火车站广场上,视线里的火车头,尼古拉二世陛下,曾经站在上面演讲。

 沙俄远征军参谋长兼副司令阿列克谢-苏托尔明从远处骑马过来,翻身下马,将马缰绳扔给士兵,他走到布鲁西洛夫身侧站定。

 “伤亡情况如何?”布鲁西洛夫头也不回地问道:“几千?”

 “两千多,不到三千。”苏托尔明回答:“2781人,其中2114阵亡,大部分是没得到及时救治,冻死的。”

 “这么寒冷的天气,剩下的伤兵,也活不了多久。”布鲁西洛夫叹气道:“没办法,极寒天气下,不及时救治,小伤口也能要人命。”

 苏托尔明无声地点头,他的目光也落在那个火车头上,然后问道:“清国人会继续进攻吗?”

 布鲁西洛夫重重点头,肯定道:“会的,那个总督,和我们一样,对土地有深入骨髓地执念。”

 “还要后撤吗?”苏托尔明问道:“我们已经一让再让了。”

 嗯,布鲁西洛夫再次点头,说道:“我们必须把他们的补给线拉的足够长。”

 “西伯利亚铁路还在,他们还有卡车,他们的补给压力并不大。”苏托尔明想了一下说道:“反而是我们,九千公里的补给线,真是一条让人绝望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