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歌之群英传爆浆蓝莓
第五章:《粟特井台》(第3页)
“圣女大人,血月教在波斯湾点燃‘逆火祭坛’。”波斯圣火堂大祭司巴赫拉姆的白袍沾满幼发拉底河的泥沙,手中的青铜权杖顶端,象征文明交汇的双环交叠纹已裂痕密布,“他们要用波斯湾的咸水倒灌地火中枢,让奥林匹斯山与昆仑山的地脉在沸腾中割裂。”
夜罗伽的星芒印记在掌心灼痛,她接过羊皮卷,楔形文字与汉字在火光中扭曲成狰狞的血莲:“撒马尔罕的井台是幌子,真正的邪阵在‘千柱厅’遗址——那里沉睡着亚历山大东征时埋下的‘纯血诅咒’,用马其顿盾牌与汉家环首刀的锈迹封冻了三百年。”卷末附图上,血莲根茎正沿着波斯御道蔓延,每片花瓣都标注着希腊化城邦的废墟,残页边缘还染着恒河沙的金黄。
“徐校尉在碎叶城主持盟约刻石。”她轻抚剑柄上嵌着的波斯赤晶,棱角间还留着撒马尔罕井台的温度,“告诉圣火堂弟子,守住千柱厅的‘共生基石’——那是波斯贤者与汉地道士在贞观年间共刻的地火枢纽。”
与此同时,碎叶城的胡汉盟约广场上,徐惊鸿的麒麟玉佩贴着《魏书·西域传》残页,目光落在地图上的“波斯湾”。羊皮纸上,狮身人面像与青铜麒麟的残片在烛火下隐隐共振,对应着太武帝年间“东西之兽共护万邦”的刻石记载。如今,血月教的阴影正笼罩在这片曾见证张骞与甘英足迹的土地上。
“波斯湾急报!”斥候的皮靴碾碎帕米尔高原的冰晶,怀中银瓶溢出的海水里漂着混血儿的发丝,“血月教抓了粟特商队与大秦使节的后裔,要用他们的血激活‘纯血诅咒’,让地火脉逆流成河!”
徐惊鸿的剑穗骤然绷直,剑鞘的《山海经》刻痕与碎叶城的地火阵眼共鸣,视网膜上浮现出波斯波利斯的幻象:圣火坛遗址中央,血月教长老正用希腊柱式、波斯浮雕、汉式青砖堆砌邪阵,每块石材都刻着多国文字的“纯血至上”,却掩不住砖缝间贞观年间胡商留下的粟特文祈祷。他摸向剑柄新刻的“万流归宗”,凹槽里嵌着波斯波利斯的残砖——那是巴赫拉姆大祭司亲手凿下的、刻有双环纹的基石。
“传令:”他的声音混着碎叶城胡杨林的呼啸,“圣火堂弟子随波斯商队南下,以《太初剑谱》第九式‘星海横流’稳住地火中枢;龟兹乐师与波斯竖琴手共赴千柱厅,用双调合鸣唤醒沉睡的共生记忆。”
暮色漫过波斯高原时,夜罗伽登上“万国门”遗址,西方天际线的青蓝色妖火正与地火脉的赤金之光角力。她的星芒印记突然与徐惊鸿的麒麟纹共振,脑海中浮现出跨越时空的图景:波斯贤者琐罗亚斯德与汉地道士葛洪共研地火之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与印度僧人达摩围炉论道,他们的讨论声化作地火脉的轰鸣,在千柱厅的残垣间萦绕千年。
“文明的辉光,从不在纯血的妄念里。”她低语着,指尖抚过“万国门”上模糊的楔形文字,“亚历山大的铁骑、张骞的节杖、郑和的宝船,都曾让不同血脉在这片土地上交融——这,才是地火脉永远沸腾的真意。”
远处,波斯商队的驼铃与汉商的铎声在高原上荡起涟漪,惊起的沙粒落在“万邦同光”纹上,将新凿的双环印记衬得愈发清晰。夜罗伽知道,第六章的剑歌将在波斯波利斯的圣火坛遗址奏响——那里有东西方文明的古老余烬,有血月教的终极阴谋,更有跨越地域的智者们,用千年来的交融记忆,编织着永不断裂的文明之网。而她与徐惊鸿的双生密钥,正沿着历史的车辙,将共生的火种,从波斯波利斯的千柱厅,播撒到爱琴海的岛屿、恒河的平原,让整个旧大陆的土地上,再无“东方”与“西方”的隔阂,只有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的子民。